歲暮和張常侍
【原文】
市朝[1]凄[2]舊人,驟驥[3]感悲泉[4]。明旦非今日,歲暮余何言!素顏[5]斂[6]光潤,白發(fā)一已繁。闊[7]哉秦穆談,旅力豈未愆[8]。向夕長風起,寒云沒西山。厲厲[9]氣遂嚴,紛紛飛鳥還。民生[10]鮮常在,矧伊[11]愁苦纏。屢闕[12]清酤至,無以樂當年。窮通靡攸慮,憔悴由化遷。撫己[13]有深懷,履運[14]增慨然。
【注釋】
[1]市朝:市,集市。朝,古代官府的廳堂。
[2]凄:悲。
[3]驟驥:飛馬,指代光陰易逝。
[4]悲泉:本義日暮,猶喻歲暮,引申為年老。《淮南子·天文訓》:“日至悲泉,爰息其馬,是謂懸車。”
[5]素顏:蒼白的容顏。
[6]斂:引申為“不復”。
[7]闊:迂闊。
[8]旅力豈未愆:《尚書·秦誓》:“番(pó)番(猶“皤皤”,白發(fā)貌)良士,旅力既愆,我尚有之?!甭昧Γ隽ΑH涞囊馑际?,自己體力不支,年邁無用。
[9]厲厲:凜冽。
[10]民生:人生。
[11]矧(shěn)伊:何況這樣。
[12]厥:缺。
[13]撫己:檢點自身。
[14]履運:屢逢時難。
【譯文】
無論當官還是布衣,世事變遷,不禁為故去的人感到傷悲。光陰流轉(zhuǎn),不知不覺已到一年之末,而我也已近暮年。明天又是新的一年,一年將盡,百感交集,你讓我說什么好呢!容顏蒼白,不復光彩,而我已經(jīng)滿頭白發(fā)。秦穆公的觀點頗為迂闊,我的精力哪里還有當年那般旺盛?傍晚的時候長風起來,寒云也沒入西山。天氣轉(zhuǎn)而寒風凜冽,于是紛紛飛鳥也因而回到自己的巢穴。人生本來就很少長壽,又更何況有愁苦糾纏。因為貧窮而屢屢喝不上清酒,難于像當年一樣行樂了。不要掛慮窮窘抑或通達,身體與心靈的憔悴隨命運安排。生逢亂世,檢點自身亦良有感觸,屢逢時難,我徒增喟嘆。
【賞析】
本詩作于公元418年,其時作者五十四歲,處江湖之遠的作者依然掛念著廟堂之事,身體日漸衰老。不久前,劉裕弒殺了晉安帝,并立晉恭帝司馬德文為帝。世事紛擾,詩人借“歲暮”抒發(fā)自己低沉的哀思。
開篇格調(diào)就很低沉,暗合題中的“歲暮”,有《楚辭》意味?!笆谐嗯f人,驟驥感悲泉”,無論當官還是布衣,世事變遷,不禁為故去的人感到傷悲。光陰流轉(zhuǎn),不知不覺已到一年之末,而作者也已近暮年。其中“驟驥”“悲泉”雖引自《淮南子》,其意象更近《楚辭》?!氨币鉃椤叭漳骸??!冻o》——或更確切地——《離騷》,暗喻著亡國之殤,結合時局,不難想見本詩的沉痛寓意。眼看著劉裕就要篡晉,江山即將易姓,由此可見,“市朝凄舊人,驟驥感悲泉”是多么的悲涼乃至悲憤。
“明旦非今日,歲暮余何言!”新年到來,本該高興才是,但詩人想借“明旦非今日”暗喻晉朝大廈將傾,新的王朝即將建立,而“歲暮余何言”表達自己對于大廈將傾的無能為力。既然大廈將傾,那么以前為東晉王朝所做出的貢獻全都成了某種意義下的諷刺,所以“素顏斂光潤,白發(fā)一已繁”,與其說作者體力不支,不如說他已心力交瘁。于是作者感慨道:“闊哉秦穆談,旅力豈未愆?!币昧恕渡袝返奈淖帧R粋€人的身心通常是合一的,心情好的時候,身體自然不會差。由此可見,陶淵明的身體差,心情更差。陶淵明曾想當然地認為,從桓玄手中奪回晉安帝的劉裕,也會像王導輔佐晉明帝、謝安輔佐晉孝武帝一般輔佐晉安帝,而弒君之事無疑是晴天霹靂,讓他看清了當時的局勢與劉裕的野心。
“向夕長風起,寒云沒西山”,一方面是寫景,另一方面是說日落西山的東晉王朝?!皡枀枤馑靽?,紛紛飛鳥還”,這里不僅是對于時局的感慨,同時也是對于百姓即將流離失所的同情。作者進而寫道:“民生鮮常在,矧伊愁苦纏”,這一方面是總結,另一方面是為了過渡到下文。
下面就寫到自身:“屢厥清酤至,無以樂當年。”難于像當年一般行樂,固然有貧窮的原因,對時局心灰意冷也是主要原因。
“窮通靡攸慮,憔悴由化遷”,作者把對于江山社稷的憂慮過渡到個人感慨上?!皳峒河猩顟眩倪\增慨然”,筆者聯(lián)想到辛棄疾“卻道天涼好個秋”,兩者的心境是相似的沉重。
上一篇:陶淵明《始作鎮(zhèn)軍參軍經(jīng)曲阿》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陶淵明《己酉歲九月九日》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