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香子·丹陽寄述古①
攜手江村,梅雪飄裙。情何限、處處銷魂②。故人不見③,舊曲重聞。向望湖樓④,孤山寺⑤,涌金門⑥。
尋常行處,題詩千首,繡羅衫,與拂紅塵⑦。別來相憶,知是何人。有湖中月,江邊柳,隴頭云⑧。
①熙寧七年(1074)正月作,時為杭州通判,于熙寧六年十一月赴常州、潤州賑饑,次年正月元日過丹陽,明日立春。述古:陳襄之字,宰相陳堯佐之子,四川閬中人,熙寧五年五月自陳州移知杭州,蘇軾為其副手,彼此甚為相得。七年六月,移知南京應天府。
②銷魂:《詩詞曲語辭匯釋》卷五:“凝魂,猶云出神,言其神思之一往而深也……銷魂、凝魂,看似相反,義實相通。”以上二句即寫一往而深的思念之情。
③故人:指陳述古。
④望湖樓:又名看經樓、先得樓,在今杭州斷橋之西、白堤之北。參見蘇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詩。
⑤孤山寺:在西湖北側,田汝成《西湖游覽志》卷二:“竹閣,白樂天作,在孤山寺中,杭人因貌公像而祀之,今為四賢堂址。”
⑥涌金門:《西湖游覽志》卷三:“舊名豐豫門,宋時有豐樂樓與門相值,若屏障然。”門臨西湖。
⑦“題詩”三句:相傳宋真宗時典試官寇準與處士魏野,同游長安佛寺,看到他們從前題的詩。寇詩已用碧紗籠護,魏詩卻蒙上塵埃,隨行的官妓怕魏難堪,當即以袖子拂拭。魏感動地說:“若得常將紅袖拂,也應勝著碧紗籠。”見吳處厚《青箱雜記》。此處自比魏野。
⑧“有湖”三句:系設想杭州之西湖、錢塘江和孤山也在憶念作者,且照應上闋歇拍三句。
上一篇:蘇軾《蝶戀花·京口得鄉書》寫作背景、注解
下一篇:蘇軾《少年游·潤州作,代人寄遠》寫作背景、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