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適《別董大》原文與賞析
千里黃云白日曛②,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注釋
①原題二首,此為第二首,敦煌《唐詩選》殘卷題作《別董令望》。令望事跡不可考。董大,舊注或謂指庭蘭。有人認為董大非著名琴師董庭蘭,當是作者在長安認識的一位友人。
②曛(xūn):落日的余光。這里指黃云蔽日的景象。
賞析
這是一首送別詩。同時代的王維也有一首非常有名的送別詩《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送別的環境不同,似乎詩人的情緒也會跟著不同。這兩首送別詩一首這樣豪邁,而一首是這樣情意綿長。這跟作者的性格沒有關系,王維也寫了很多意氣紛發的邊塞詩,正是體現盛唐詩歌“少年精神”的一個很重要的代表,但在清晨細雨、柳色青青的春日,詩人的情感也似乎變得婉轉細膩,所以就有了這樣一首情深意長的詩歌。因為它娓娓地寫出了對友人的不舍,所以后來又被譜上悠揚的曲子在送別的時候唱,這就是《陽關三疊》。
而《別董大》又有什么特色?“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這是多么豪爽的情感,充分地體現了盛唐人的自信與開朗。我們說王勃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就已經具有了唐人氣象,體現出非常開闊的胸襟,而高適的“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更具一份豪氣。他既不勸人說:“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也不折柳送別,表現得難舍難分的樣子,正是他的這份自信與爽快,成為這首送別詩的重要特點之一。
而前面的兩句寫景也非常重要。這種漠北地區黃沙漫天、日色昏暗、風雪交加的景象正好襯托了作者所要表達的豪爽之氣。有評價說這首詩“妙在粗豪”(《而庵說唐詩》卷十一),“粗豪”在詩歌評論中通常并不是一個褒義詞,但在此處“粗豪”是粗獷豪邁的意思,是個褒義的評價。這里的“粗豪”不僅指后兩句所表現的情感特征,同時也指前兩句所描寫的景物特征,前后渾融一體,共同形成了這首詩的風格特色。
上一篇:第一頁
下一篇:高適《燕歌行》古詩全文、意境特點、作者思想感情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