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 總是拘泥于形式和數字,如何斷舍離?
2018年春節,我收到了很多很多的祝福,大概有幾百條,讓我感到非常溫暖和感動。也許這就是我一直孜孜不倦地學習、教學和幫助每一位簡友的原動力。
其中有一位簡友問:
2017年,你斷舍離有什么新的感悟嗎?
這個問題正是我想談的,我想說的是:
任何一種學習,剛開始都需要形式;
任何一種學習,到一定階段就不能再拘泥于形式。
什么意思呢?
大家剛開始斷舍離的時候,我建議“每日一扔”就是一種形式。剛剛入門,需要一種形式、一個動作來保證在做這件事情。一件特別小的事情,每天每天地做,這就是形式。
為什么要這么做呢?
因為我們都有惰性,不如此不足以保證斷舍離進行下去。
因為我們剛開始還沒有形成習慣,依靠自動型的進行是不現實的。
這就是“刻意練習”,也是“一萬個小時”理論的核心要點。
拿健身來打比方,剛開始的時候,要求自己每天跑5公里。這就是一種形式。沒了這個要求,就容易流于散漫,半途而廢。
形成習慣以后呢,不跑身體就不舒服,這個時候是習慣驅動,就不需要這個形式了,你可以跑3公里,也可以跑10公里。運動的習慣被內化了,你可以想很多辦法來鍛煉,可以提前下地鐵走到單位去,也可以爬樓梯不坐電梯,等等。
具體到斷舍離而言,前幾年我會要求自己每天扔掉一樣東西,要求自己不買衣服,等等。這個階段,是通過這些形式訓練自己,養成斷舍離的習慣,養成專注的習慣,收攝自己的心神,最終把心神凝聚在自己喜歡的物品、事情、人身上。
等形成了一種習慣、一種思維方式之后,也就是2017年及以后,就可以每天不扔或者每天扔很多,就可以想買就買或者不想買就不買。
只是真的到了此刻,已經沒有了買買買的沖動,已經沒有了需要每天扔掉的東西而已。
我們有一句話,叫只要心里有,就不在乎形式。這句話是對的,但也是無用的。因為任何事情你都可以這么說:
只要心里愛她,無所謂送不送禮物啊。
只要心里平靜,就無所謂在塵世還是在深山修行啊。
……
但我們大部分人都是凡夫俗子,問題的關鍵就是心里沒有,所以才需要一定的形式來修行。一開始就學濟公“酒肉穿腸過”是不對的,他可以“佛祖心中留”,但是你留不住,沒有那個慧根。所以他才說“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
慧能大師可以講“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但是我們就是需要“時時勤拂拭”,才能不惹塵埃。
王陽明可以講心外無物,但我們就是需要格物致知。
我堅信自己只是普通人,所以,雖然我明白了上面的很多道理,我可以做到無時無刻不在斷舍離,但依然堅持用某種形式來約束自己。只是做起來更容易、更隨心所欲了而已。
這就是我2017年關于斷舍離的感悟:
隨心所欲不逾矩。
上一篇:總是扔不掉,如何斷舍離?
下一篇:總是浪費,如何斷舍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