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你感覺,而是孩子的感覺
當天氣一下子降溫了,就會看見大街上許多孩子被父母裹得嚴嚴實實,但孩子自己卻覺得很熱。這種現象被稱為“有一種冷叫媽媽覺得你冷”。這種現象反映出父母否定孩子自身真實感覺。如果父母長時間保持這樣的習慣,那必然會給孩子身心造成一定傷害。
孩子從剛出生時就是一個感覺體,在成長過程中會慢慢喚醒他身上的每一種感覺。感覺是孩子心理發展的基礎,也是孩子探索世界的基礎。父母的感覺只是父母的感覺,并不是孩子的感覺。父母感覺冷,不代表孩子就感覺冷,畢竟每個人對冷熱的敏感度是有所差異的,父母如何能證明自己的感覺是對的,而孩子的感覺是錯誤的呢?在父母長期否定感覺的情況下,孩子自己感覺世界的能力都被剝奪了,連確認自己感覺的能力都沒有了,他們會感覺到害怕,并慢慢退縮。
在日常生活中,許多父母會習慣性地犯同樣的錯誤——否定孩子的感覺。事實上,父母否定孩子的感覺,通常來說,除了會讓孩子感覺父母不尊重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影響親子關系之外,更嚴重的還會讓孩子變得自卑,懷疑自己的是非判斷能力。一旦父母對孩子真實感受作出否定,孩子也會受父母的影響對自己的判斷產生懷疑。假如這樣的事情反復發生,孩子會感到自己的感覺和判斷出現了問題,慢慢地就會越來越沒自信作出獨立的判斷,進而也不敢隨便發表意見和看法了。
小明感到很苦惱,每次媽媽都是自以為地說出自己的感受,但那確實不是自己的真切感受啊。
比如,一到冬天,媽媽就會拿出毛衣、棉衣、毛褲,里三層外三層地要求小明穿上,小明內心是拒絕的,但媽媽便會說:“你看外面才幾度啊,這氣溫,你還準備少穿衣服?這感冒了誰帶你去醫院啊,我一天工作還忙著呢,可沒工夫管你?!庇泻脦状?,因為穿得太厚,體育課運動之后背心全是汗,結果反而感冒了,媽媽又會說:“你看你,我就知道你少穿了衣服才會感冒,不聽媽媽的話,所以才會這樣?!?/p>
小明每每在學校與小伙伴發生了不愉快的事情,便會感到很難過。這時媽媽自以為是的感覺又上線了:“有什么好難過的,你這學生時代的朋友啊就沒幾個真的,以后過個幾十年,你們誰還記得誰呀,真的是,現在的孩子啊,心靈太脆弱?!甭犞鴭寢尩脑?,小明更難過了。
在心理學中,有一種概念:自體客體經驗。舉個簡單的例子,當孩子摔倒了,感覺到疼,不過孩子不會說話,沒辦法表達,媽媽便會抱著孩子說:“媽媽知道你疼了。”這時孩子是自體,媽媽是客體,體驗是自體感受到的,卻是客體表述的。正常情況下,當孩子內在的自體體驗,被媽媽這個客體理解的時候,孩子內在是安定的、愉快的。
而上面這個故事中,孩子的自體客體經驗被父母給扭曲了,這是非常可怕的。自體心理學創始人胡特認為,自體客體經驗都是中性的,沒有好壞之分,不過在現實生活中,許多父母會分辨一些感受,長時間否定孩子的真實感覺,容易導致孩子不自信、不合群。
比如,當孩子去打預防針,孩子哭了,有的父母會說:“不疼不疼?!焙⒆涌薜酶舐暳?,父母繼續說:“你是個勇敢的孩子,不哭?!苯Y果孩子哭得更大聲了,父母會感到很不解,孩子怎么越哄越哭呢?其實,孩子后來并不是因為疼哭了,而是父母否定了自己的感受,所以感到委屈。在孩子看來,明明就很疼,為什么父母偏偏說不疼呢?假如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自體客體經驗總是被歪曲,則很有可能影響自己的自我價值。
父母經常否定孩子的真實感受,除了會導致孩子變得自卑、不合群之外,還會造成親子溝通障礙。每次當孩子告訴父母自己的一些感受,而父母第一句話就否定孩子,孩子往往會馬上關閉溝通的通道,不想再和父母溝通了,這樣一來,父母也就失去了親子溝通的機會。
小貼士
1.第一時間認同孩子的感受
當孩子因為某些原因跟同學產生矛盾之后,一些父母會隨意地說:“這不過是一件小事,沒必要跟同學計較,你要跟同學成為好朋友?!比欢?,這時候孩子的感受并未得到父母的認同和尊重。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安撫孩子的情緒,給孩子一個擁抱,對孩子說:“寶貝,爸爸知道你很難過,如果我遇到這樣的事情,也會一樣難過?!钡鹊胶⒆忧榫w平復下來之后,再啟發孩子解決問題的辦法。
2.不否定孩子的真實感覺
父母應該深知,孩子有權利擁有自己的情感,有權表達自己的情感,父母不該對孩子說“你不可以有那種感覺”,父母正確的反應應該是“我很難過你有這樣的感受,因為我的感覺是……”孩子的意見或許會跟父母不同,很多時候難以判斷哪些意見比較合理。不過當父母懂得尊重孩子的感受時,孩子也會更尊重父母。
3.用同理心對待孩子
當孩子感受與父母感受不同時,父母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以同理心理解孩子,認同孩子的感受,讓孩子感覺父母是懂自己的。一定要牢記,父母對孩子的感覺要認同而不是否定,把孩子的人生留給孩子自己去體驗,父母也可以向孩子分享自己的感受。同時,如果孩子缺乏處理問題的經驗方法和技巧,父母則可以給孩子一些問題的處理建議。
4.提前預知感受
孩子摔倒了,父母應抱著安慰“媽媽知道你疼了”;打預防針之前,父母會提前告訴孩子:“待會兒打針可能有點疼,疼了你就哭出來?!苯Y果孩子很少哭,最多哭一兩聲就好了;在游樂場孩子想玩,但有別的小朋友在玩,父母應說:“媽媽知道你現在很想玩,不過我們得等小朋友玩完再玩。”正因為父母對孩子感受的接納和尊重,所以孩子平時很少哭又很善于表達自己的感受,很多時候表現出來的都是很懂事的樣子。
上一篇:不斷完善和學習,憑實力說話
下一篇:習得性無助:別讓犯錯誤的孩子感到無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