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佗創編健身“五禽戲”
華佗是東漢末期的著名醫學家和藥學家,同時又是我國醫療體操的創始人。他年輕的時候,曾經到外地游學,鉆研醫術。有些名人薦舉他做官,他拒絕了,他立志當個醫生,為人民解除病痛。
華佗一生行醫的足跡遍及安徽、山東、河南、江蘇等地,深受群眾的尊敬,享有很高的聲譽。他精通內、外、婦、兒、針灸各科,尤為擅長外科手術;施針用藥,簡而有效。
華佗針對腸胃積聚等病創用麻沸散,給患者麻醉后施行腹部手術。這反映了公元2世紀時,我國醫學在麻醉方法和外科手術方面已有相當成就,華佗也被認為是世界上應用麻醉進行外科手術的首創者。
華佗不僅精通麻醉術和各種醫術,還懂得鍛煉身體是積極預防疾病的有效方法。一次,他在書房里讀書,看見有個孩子抓著門閂來回蕩著玩,他由此聯想起古書上說過“戶樞不蠹,流水不腐”的道理。他想,大多數疾病都是因為氣血不流通而發生的,如果人體也經常活動,讓氣血暢通,不就能保持身體健康,也就不容易得病嗎?
從此以后,華佗每天早早起來,在庭院里做些活動,伸伸胳膊,抬抬腿,彎彎腰,扭扭脖子。他看書診病坐得久了,也站起來活動活動。他覺得活動以后,身體很舒服,精神清爽。
有一天,華佗有些不大舒服,好像著涼感冒了,他活動了一會兒,身上微微出了些汗,過了幾個時辰,就頭也不痛了,身體感到很輕松。于是,他一有空就研究活動身體的方法。
華佗參考了以前的“導引術”,自己編制了一套養生健身的拳法。他曾對弟子吳普說:“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耳。動搖則谷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戶樞,終不朽也。是以古之仙者為引導之事熊經鴟顧,引挽腰體,動諸關節,以求難老。”
華佗在肯定導引養生理論的同時,又在實踐中創編了一套“五禽戲”。“五禽戲”又名“五禽氣功”“五禽操”“百步漢戲”。他的五禽戲屬保健體操。
華佗說,他的“五禽之戲,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鳥。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當導引。體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戲,恰而汗出,體輕便而欲食”。
五禽戲模仿虎、鹿、熊、猿、鳥動作時,多是俯伏在地上進行,活動量大。練虎戲,學虎之剛健、勇猛。常練可以長氣力,粗四肢,使肌腱、骨骼、腰髖關節功能加強;練鹿戲,動作舒展,引伸筋脈,可固腎腰;練熊戲,步履沉穩,血脈流通,可開闊心胸,增強記憶力;練猿戲,縱跳自如,手腳輕便,健脾胃;練鳥戲,仿鳥之輕起輕落,可提高平衡機能,增加肺活量。
華佗編成這套健身體操五禽戲之后,他每天堅持操練,使他一生精力充沛。他晚年在許都做侍醫時,他的徒弟吳普從遠道趕來探望他。吳普見到自己闊別多年的老師雖然年事已高,但還是那樣談笑風生,耳聰目明,百疾不生,童顏鶴發。于是,吳普便向華佗求教健身之道。
華佗對吳普說:“人的身體應當經常運動,這樣,胃腸產生的養分才能被身體各部分充分吸收,血脈才能暢通無阻,同時又能預防疾病。你知道戶樞不蠹的道理嗎?人的身體也只有經常鍛煉才能永葆健康,我們當醫生的,不但要給人們治病,還要經常向人們介紹鍛煉身體、防病健身的方法和道理。所以我編‘五禽戲’,幾十年堅持操練,收益很大。這就是我老而不衰的原因。”
吳普懇求老師將“五禽戲”傳授給他。華佗講了虎躍、鹿馳、熊奔、猿攀、鳥翔的基本動作要領,將這套“五禽戲”詳細地教給了吳普。從此吳普牢記華佗的教誨,堅持長年練習,從不間斷。
吳普的身體也漸漸強壯起來,到老的時候,他與同齡的老人相比,耳聰目明,牙齒堅固,身體健康,精力充沛。他年近八旬還能云游民間,為民治病。吳普一直活了90多歲,是個名副其實的長壽老人。
《后漢書》說,華佗因之“年且百歲而有壯容”。他的弟子吳普“年九十余,耳目聰明,齒牙完整。”足見“五禽戲”健身作用之大。
上一篇:包拯廉潔盡職
下一篇:困難是天賜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