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不是金錢的“奴隸”
如果說有金子的日子是亮閃閃的,那么有快樂的日子就是金燦燦的。
巴特斯做了一個簡單的實驗,那就是向200位普通人提問:“你到底需要多少錢?”
幾乎所有的人在回答時都忽略了自己的財富,回答了一個遠遠超過他們現(xiàn)有財富的數(shù)字。許多理財專家都建議人們至少需要存200萬美元來維持他們退休后的生活。但是,萬一你在花光所有的錢之前就已經(jīng)死了,那么現(xiàn)在的克扣和節(jié)省又是為了什么?
在一間很破的屋子里,有一個窮人叫魯弗斯,他窮得連床都沒有,只好躺在一條長凳上睡覺。魯弗斯自言自語地說;“我真想發(fā)財呀,如果我發(fā)了財,絕不做吝嗇鬼……”這時,在魯弗斯身旁出現(xiàn)了一個魔鬼。魔鬼對他說:“我可以讓你發(fā)財,我會給你一個有魔力的錢袋,這錢袋里的金幣你永遠都拿不完。但是你要注意,只有把錢袋扔掉,你才可以開始花錢。”說完,魔鬼就不見了。這時,魯弗斯的身邊,真的出現(xiàn)了一個錢袋,里面裝著一塊金幣。魯弗斯把那塊金幣拿出來,里面又有了一塊,于是魯弗斯不斷地往外拿金幣。魯弗斯拿了整整一個晚上,金幣已經(jīng)有一大堆了。魯弗斯想:“這些錢夠我用一輩子了。”到了第二天,魯弗斯很餓,很想去買面包吃。但是在他花錢以前,必須扔掉那個錢袋子,于是他便拎著錢袋向河邊走去,可是到最后他也沒舍得扔。魯弗斯又開始從錢袋子里往外拿錢。每次當他想把錢袋扔掉時,又總覺得還不夠。日子一天一天過去了。魯弗斯完全可以去買吃的、買房子、買最豪華的車子了,可是,他對自己說:“還是等錢再多一些吧。”魯弗斯不吃不喝地拿,金幣已經(jīng)快堆滿屋子了。同時,他也變得又瘦又弱,臉色像蠟一樣黃。魯弗斯虛弱地說:“我不能把錢袋扔掉,金幣還在源源不斷地出來啊!”最后,魯弗斯終于餓死在了自己的長凳上。
渴望更多的金錢是人的一種正常心態(tài),但是有錢是為了過更好的生活,魯弗斯卻不明白這一點,只一味地以為錢越多越好,即使不吃、不喝、不睡覺也要拿到更多的錢,這就是一種對金錢的變態(tài)追求了。
金錢與快樂有什么必然聯(lián)系呢?美國一項研究表明:人們花費了一生的時間去工作、賺錢,所以我們堅信金錢能帶來快樂。而把錢花在像體驗異國旅游或是提升自己的課程上,要比購買汽車和珠寶給人帶來更多的愉悅。因此,金錢只有合理地使用,花在適當?shù)牡胤讲拍芴嵘覀兊纳钯|(zhì)量。
看待金錢的最佳態(tài)度就是把它看成是循環(huán)流動的,也就是說,去花錢,會把更多的錢帶進我們的生活。不要像修水壩一樣把所有的錢存在里面,我們應(yīng)該把錢花在有意義的事情上。蓄水沒有意義,除非我們用它來發(fā)電,同樣地,如果我們存錢是因為花錢太痛苦的話,那也同樣是沒有意義的。
裴多菲曾說過:“價值用貢獻來計算。從物質(zhì)的消耗中謀求歡樂,才是人生真正的悲哀。”
人們擁有金錢是為了生活,但一個人活著不僅僅是為了擁有金錢。也就是說,擁有了金錢,并不意味著擁有了幸福。人生的幸福在于不斷地追求、在于拼搏、在于奮斗、在于不斷地追尋新的精神境界。一個人要活得有意義、有價值,并不取決于他擁有的金錢的多少。人要棄一己私利而為“天下人謀幸福”,在給予中品味那種奉獻的幸福。
幸福的定義在每個人的眼里是不同的。那些在平凡崗位上默默奉獻、辛勤耕耘的普通人與那些富人們相比,是“窮得可憐”。但他們卻靠自己的雙手誠實地勞動,在生活中品味一種平淡祥和,其實這也是一種幸福。幸福并非是金錢的“奴隸”,擁有金錢并不能說明就擁有了幸福。
【靜夜感悟】
財富能使人們感到幸福,而無限的欲望卻會使幸福趨于零。盡管幸福需要物質(zhì)保證,但更重要的是要有精神力量,倘若沒有它來支撐,再多的金錢也只不過是一堆紙罷了。金錢并不是幸福的源泉,幸福也不會是金錢的產(chǎn)物。只有以崇高的精神和勤勞的雙手為基礎(chǔ),才能建造起人生真正的幸福大廈。
上一篇:《盡力而為,量力而行》人生智慧
下一篇:《幸福不需要比較》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