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交近攻·先發反制,公孫走火
北魏神瑞二年(415)三月,稽胡(或作山胡)族人劉虎在上黨(今山西襄垣縣一帶)發動流民起兵反魏,自號率善王,大舉進犯河內,明元帝拓跋嗣詔令公孫表征討。當時天下大亂,各地割據勢力強大,拓跋嗣認為,流民雖是群烏合之眾,不堪一擊,但慣善與官軍捉迷藏,一旦讓其脫逃,后患無窮,應與自己的對手秦聯合起來對付。于是派人與姚興洛陽守將聯絡,因流民對雙方都是禍患,所以得到了秦軍的響應。拓跋嗣下詔強調公孫表一定要與秦軍洛陽戍將先聯絡好,斷劉虎南逸之路,方可揮師進討,切不可輕舉妄動。當公孫表率軍到達前線時,得到一個消息,劉虎內部因權力之爭,發生了內亂。公孫聞言大喜,心想內亂必將帶來離散,正是建功立業的大好時機,若不乘亂打他個措手不及,悔之晚矣。也不與姚氏戍將打招呼,獨自冒進,事出倉促,號令不統一,公孫軍不待攻已自亂。劉虎此時已穩住軍心,反攻過來,公孫大敗,死傷慘重。(《魏書·公孫表傳》)
上一篇:以靜制動·元石班師,功虧一簣
下一篇:攻其不備·出其不意·公子揮殺魯隱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