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反擊突厥之戰(58年)
隋開皇三年(583年)四月至五月,隋衛王楊爽統軍,多路反擊突厥的戰爭。
隋初,突厥強盛,多次攻隋,搶掠牲畜、財物。隋暫時實行戰略防御,同時加強反攻準備,充實國力、軍力。至開皇三年四月,隋文帝楊堅乘突厥內部矛盾加劇與災荒嚴重之機,命楊爽、河間王楊弘、上柱國豆盧勣、秦州總管竇榮定等并為行軍元帥,率軍分道反擊突厥。十二日,楊爽督總管李充等4將,率軍出朔州(今屬山西)道,與突厥沙缽略可汗所部相遇于白道(今內蒙古呼和浩特西北),采納李充建議,令李充、長史李徹領精騎5,000,乘其無備,突然襲擊,大破沙缽略軍。楊弘率豆盧勣數萬人出靈州(今寧夏靈武西南)道,與突厥部遭遇,戰而勝之。幽州總管陰壽率步騎數萬出盧龍塞(今河北喜峰口一帶),擊破原北齊營州刺史高寶寧,平定和龍(今遼寧朝陽)地區。五月,竇榮定率9總管、步騎兵3萬出涼州(今甘肅武威)道,在高越原(今甘肅民勤北)數敗阿波可汗軍。車騎將軍長孫晟乘機施離間計,爭取阿波可汗歸隋,以孤立沙缽略。此后,突厥內部矛盾不斷加深,沙缽略與阿波相互攻伐不已。四年(584年)二月,突厥蘇尼部萬余人歸隋,達頭可汗降隋。五年七月,沙缽略亦向隋請和稱藩。
此戰,隋文帝楊堅利用突厥內部矛盾,采取政治分化與軍事打擊相結合的手段,終于重創突厥,使北部邊疆暫安,為南下滅陳解除了后顧之憂。
隋初,隋文帝為加強防御,先后數次征調數萬民工在靈州、朔州、幽州等地修繕長城。圖為位于內蒙古自治區境內的隋長城。
上一篇:《阻擊西摩聯軍之戰(1900年6月)》真實記錄與故事
下一篇:《隋朝形勢(61年)》真實記錄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