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于無形: 楊彪、黃琬駁遷都長安之議》三國謀略智慧大全
董卓認為崤山以東的軍事聯(lián)盟聲勢浩大,打算把京都由洛陽遷到長安以避其進攻。大臣們都不愿意,但誰也不敢說。董卓上書推薦河南尹朱儁為太仆,作為自己的副手,派使者去召朱儁接受任命。朱儁拒不接受,對使者說:“把京都向西遷徙,必然會使天下失望,反而給了崤山以東聯(lián)軍以借口,我認為不應該這樣作。”使者說:“召您接受太仆的任命,而您拒絕了,沒有問起遷都的事情,您卻說了許多,這是為什么?”朱儁說: “作為相國的副手,是我所不能承擔的重任; 而遷都是失策,又很急迫。我拒絕無力承擔的重任,說出認為是當務之急的事情,正是作臣子的本分。” 因此,董卓不再勉強朱儁作自己的副手。
董卓召集大臣商議遷都,說: “高祖建都洛陽,到今天已是十一世了。按照《石包讖》的說法,應該遷都長安,以上應天意,下順民心。”群臣都默不作聲。司徒楊彪說:“遷都改制,是天下大事。殷代盤庚遷都毫邑,就引起百姓的怨恨。從前關中地區(qū)遭到王莽的破壞,所以光武帝在洛陽建都,歷時已久,百姓安居樂業(yè)。現(xiàn)在無緣無故地拋棄皇家宗廟與先帝的陵園,恐怕會引起民心動蕩,定將導致天下大亂。《石包讖》是一本專談妖邪的書,怎么能作為根據?”董卓說: “關中土地肥饒,所以秦國能吞并六國,統(tǒng)一天下。而且隴右地區(qū)出產木材,杜陵有武帝留下的燒制陶器的窯灶,全力經營,很快就能安頓好。跟百姓有什么好說的! 如果不服從,我以大軍在后驅趕,可以讓他們直赴滄海。”楊彪說: “天下動蕩起來很容易的,安定天下就很困難了,愿您三思!”董卓變臉說:“你要阻撓國家大計嗎?”太尉黃琬說: “這是國家大事,楊公所說的,還是值得好好考慮的。”董卓未作回答。司空荀爽看見董卓已很生氣,恐怕他要殺害楊彪等人,于是和緩地勸解說:“難道相國是樂于這樣做嗎?只是因為崤山以東諸州郡起兵,不是一天可以平定的,所以要先遷都,再逐步消滅他們。這正與當年秦漢對峙的情況相同。”董卓聽后,怒氣才消去一些。黃琬回府后,又上書反對遷都。二月初五,董卓以天降災異為借口,上奏皇帝,免除黃琬、楊彪的職務。任命光祿勛趙謙為太尉,太仆王允為司徒。城門校尉伍瓊、督軍校尉周毖堅決反對遷都,董卓大怒說:“我初入朝,你們兩個勸我選用良善之士,我言聽計從。而這些人到任后,都起兵反對我,這是你們兩個人出賣我,我有什么對不起你們!”初十,逮捕伍瓊、周毖,將他們處死。楊彪、黃琬大為恐懼,就到董卓府上去謝罪。董卓也因殺死伍瓊、周毖而感到后悔,為了安定人心,于是又上表推舉楊彪、黃琬為光祿大夫。
朱儁不受命而出謀劃策,為明哲保身的萬全之計。楊、黃、伍、周反對遷都,實為有先見之明。董卓見識平庸、剛愎自用、濫殺無辜、自斷臂膀,軍事上未遭失敗,策略上已接近滅亡。
上一篇:《群龍無首:朱儁應召入朝》三國謀略智慧大全
下一篇:《勝于無形》三國謀略智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