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輿全覽圖》的測繪
康熙年間,法國傳教士張誠向康熙呈上一份從歐洲來的缺少中國詳情的亞洲地圖。康熙受到啟發,于是有了組織人力繪制一份全國地圖的想法。中國幅員遼闊,地形復雜,交通又不方便,繪制地圖的難度可想而知,這并是幾個傳教士就能解決的問題。對此康熙做了長遠打算,經過近十幾年的培養人才、購置儀器、測定各地緯度、繪制局部地圖等準備工作,測繪全國地圖的工作才開始。
從康熙四十七年至五十六年,這支測繪隊伍走遍了東北、華北、華東、華中、西南各省,繪制了一幅幅各省地圖。康熙五十六年,全圖告成。康熙把這份地圖命名為《皇輿全覽圖》.
《皇輿全覽圖》的測繪,由此成為世界地理學史上的一件大事。《皇輿全覽圖》采用經緯圖法,梯形投影,比例為1:1400000.它是我國第一次經過大規模實測,用科學方法繪制的地圖,雖然還有許多不準確的地方,但卻是亞洲當時所有地圖中最好的一份。
康熙五十六年(1717),出木刻版《皇輿全覽圖》,有總圖1幅,分省圖和地區圖28幅,但西藏及蒙古極西地方多空白。
康熙五十八年(1719),印行銅版圖,以緯差8度為1排,共分8排,41幅,這是中國第一次采用經緯度分幅方法。文字記注方面在內地各省注漢字,東北和蒙藏地區注滿文。已詳繪有西藏和蒙古極西地方,分省圖和地區圖增至32幅,其范圍東北至庫頁島(薩哈林島),東南至臺灣,北至貝加爾湖,南至海南島,西北至伊犁河,西南至列城以西。在西藏邊境標注出朱母郎馬阿林(珠穆朗瑪峰).
康熙六十年(1721),又刊印了一次木刻版,木刻版的所包含的地域范圍與1719年的銅版圖相似。后來,為適應行政管理的需要,又刊木版小葉本,以省、府分幅,計227幅。
上一篇:《明史》纂修始末-清朝-滿族歷史
下一篇:不平等條約-清朝-滿族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