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震四方的三朝國丈
——北朝第一名將獨孤信
中國古代若論有誰能將極致的能力、地位、名望甚至容貌集于一身的話,恐怕只有獨孤信!他英姿俊美,武藝精湛,是時人傾慕的“偶像”;他長于戰(zhàn)略,功勛卓著,人稱“北朝第一名將”;他的三個女兒個個國色天香,許配君王,他成為身跨北周、隋、唐的三朝國丈,可稱中國歷史上“第一國丈”。
天生一個“獨孤郎”
中國南北朝時期是一個將星如云的時代,其中北朝有這樣一位武將:他武藝高強,謀略過人;儀容俊美,玉樹臨風(fēng);舉止儒雅,風(fēng)度翩翩,是當(dāng)時百姓爭先模仿的“偶像”。他騎馬穿過街市,瀟灑飄逸的身姿讓路人目眩心馳;他的帽子稍稍戴得歪了,第二天就會成為百姓戴帽的“新風(fēng)尚”——他就是名震四方的北朝名將獨孤信。
獨孤信,本名獨孤如愿,鮮卑族,云中(今山西大同)人。獨孤家族是鮮卑的大族,起初在拓跋氏建立北魏政權(quán)之初,獨孤家族就是主要的部落首領(lǐng)之一。獨孤信的父親獨孤庫者做過北魏北疆一處的領(lǐng)民酋長,為人雄豪講義氣,深得周邊地區(qū)官民的敬重。獨孤信自幼傳承家族門風(fēng),不僅性格豪爽、武藝高強,還生得一副非常俊美的臉孔,兼之少年時代的他講究穿戴,打扮與眾不同,所以人們給他起了“獨孤郎”的綽號。
獨孤信的少年時代,北魏已經(jīng)走向了衰敗,深重的社會矛盾和民族矛盾引發(fā)了各地連年的起義和暴動。北魏正光四年(523),北魏沃野鎮(zhèn)鎮(zhèn)民破六韓拔陵率眾揭竿而起,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六鎮(zhèn)起義”。朝廷連忙調(diào)動各地武裝鎮(zhèn)壓起義軍,獨孤信受地方豪強賀拔度拔的邀請加入了他的武裝,由此揭開了獨孤信一生的戎馬傳奇。在戰(zhàn)場上,年紀(jì)輕輕的獨孤信能騎善射,縱橫馳騁,驍勇英姿震動一方,配合賀拔度拔擊殺了破六韓拔陵起義軍的重要首領(lǐng)衛(wèi)可孤,他也由此成名。
北魏武泰元年(528),朝廷中發(fā)生重大的變故,荒淫無道的胡太后毒殺了年少的皇帝孝明帝元詡,另立新君。強勢的地方軍閥爾朱榮率兵進京,將胡太后和新皇帝統(tǒng)統(tǒng)殺死,又立了個新皇帝,自己總攬大權(quán)。在這期間,爾朱榮發(fā)現(xiàn)獨孤信是個人才,便把他召進自己的帳下做了一名別將。
獨孤信跟隨爾朱榮的部隊征戰(zhàn)四方,逐漸脫穎而出。他隨大軍征討起義軍首領(lǐng)韓婁,單槍匹馬縱橫敵陣,生擒對方的大將漁陽王袁肆周,因功被提拔為驍騎將軍;北魏的叛將元顥率南朝軍隊攻入洛陽,獨孤信受命充當(dāng)先鋒,領(lǐng)兵與元顥大戰(zhàn)于黃河北岸,攻破敵軍,解了洛陽之危。由于屢立戰(zhàn)功,深得朝廷信賴,他被封為爰德縣侯,官升荊州防城大都督。
路遙知馬力
就在獨孤信嶄露頭角之時,災(zāi)難深重的北魏朝廷再次發(fā)生內(nèi)斗,權(quán)傾朝野、目無主上的爾朱榮被自己所立的孝莊皇帝元子攸設(shè)計殺死,而元子攸隨后也被爾朱氏一族殺害。爾朱榮手下大將高歡乘機興風(fēng)作浪,起兵剿滅了爾朱氏一族,自己擁立一個新皇帝元脩,即北魏最后一個皇帝孝武帝。高歡自封大丞相、太師,獨攬北魏大權(quán),而孝武帝元脩不甘成為他的傀儡,暗中拉攏在外手握重兵的名將賀拔勝和宇文泰。534年,孝武帝趁高歡領(lǐng)兵在外,連夜從洛陽西逃投奔宇文泰。由于事出倉促,家眷又都在洛陽,所以官員中愿意跟隨皇帝西遷的很少,唯獨獨孤信單騎飛奔追隨而來。孝武帝對此非常感動,感慨地對獨孤信說:“將軍你能辭別父母、拋下妻兒來投奔我,人們都說亂世現(xiàn)忠良,這真不是虛言啊!”于是賜獨孤信御馬一匹,晉爵浮陽郡公,封邑一千戶。
孝武帝西遷后,高歡另立元善見為帝,是為東魏孝靜帝;而孝武帝元脩不久也被宇文泰用酒毒死,宇文泰另立了元寶炬為帝,是為西魏文帝。自此,北魏分裂為東魏與西魏。東魏與西魏實際上分別由高歡和宇文泰控制,而二者之間也展開了數(shù)十年的混戰(zhàn)。
宇文泰與獨孤信此前都在爾朱榮帳下效力,兩人交情甚好,彼此欽慕。宇文泰掌握朝政后,深知獨孤信的才能,提拔他為衛(wèi)大將軍、尚書右仆射、大都督。當(dāng)時東魏雖占據(jù)荊州,但荊州民心向著西魏,于是宇文泰命曾在荊州任過職的獨孤信前去招懷荊州官民。東魏聞知獨孤信前來,派遣弘農(nóng)郡守田八能領(lǐng)軍阻擊獨孤信,又派都督張齊民率3000步騎兵包抄獨孤信的后路。獨孤信兵馬寡少,局勢十分不利,屬下們勸他后撤突圍,他卻說:“如今我們士卒不到千人,首尾受敵。如果后撤向張齊民的部隊突圍,那么敵人就會知道我們要跑,一定會追擊截殺。不如我們出其不意,先向前擊敗田八能的軍隊。”于是獨孤信率軍奮擊,不退反進,一舉擊垮田八能的部隊,嚇得張齊民的部隊不戰(zhàn)自潰。獨孤信又乘勝追擊,一路勢如破竹。許多敵軍一見到是獨孤信的軍隊,都感念他的威名,盡皆不戰(zhàn)而散。獨孤信一路攻破荊州城,斬殺東魏的荊州刺史辛纂,奪回了荊州之地。最終獨孤信以不足千人的兵力平定荊州,朝廷加封他為車騎大將軍。
然而東魏諸將也絕非等閑之輩,怎會坐觀“獨孤郎”縱橫荊州?于是高歡立即派遣名將高敖曹、侯景率軍回奪。這一次,獨孤信雖有智勇,但由于兵力相差懸殊,高、侯二人也是一代名將,兼之西魏的援軍遲遲不到,萬般無奈之際只得棄城,一路南下投身到南朝的梁國。南梁的梁武帝蕭衍對獨孤信非常欣賞,極力挽留他在南朝做官,但獨孤信心念舊國,幾次三番上書請歸,終于在寄居南梁的第三年得到了梁武帝準(zhǔn)許北返的旨意。臨行之前,梁武帝親自來送,他問獨孤信:“你的父母都在東魏,你這次北上是回哪里呢?”獨孤信不假思索地回答:“回西魏,為臣事君無二!”梁武帝為他的忠義感慨不已,饋贈了他很多禮物。
獨孤信回到西魏后,自認(rèn)為兵敗投身異國有損國威,向西魏文帝上書請罪。朝中大臣都認(rèn)為獨孤信功勛卓著、忠心可鑒,投向異國也是因為孤軍深入,后援不至,建議赦免其罪,官復(fù)原職。于是,獨孤信不僅未被治罪,不久后還被任命為驃騎大將軍,委以軍國大權(quán)。
文治武功 國之柱石
當(dāng)初英俊瀟灑的“獨孤郎”成為了統(tǒng)領(lǐng)千軍萬馬的獨孤大將軍,自此北朝的歷史就處處可見獨孤信舉足輕重的影響力了。
回到西魏不久,獨孤信就跟隨宇文泰出征東魏,一路上攻城拔寨,收復(fù)弘農(nóng)郡(約今河南西部的三門峽市、南陽市西部),在沙苑(今陜西關(guān)中地區(qū)的一片沙草地)大敗高歡親率的10萬大軍,勝利班師后加封河內(nèi)郡公。隨后他又被任命為大都督,率領(lǐng)西魏軍隊進逼東魏的洛陽。獨孤信大軍所過之處,如風(fēng)偃草,沿途各城的東魏守軍聞聽獨孤信威名,不戰(zhàn)而降,獨孤信不費吹灰之力就奪下了洛陽。東魏不甘失敗,高歡命名將侯景為先鋒圍攻洛陽,自己則親率大軍隨后殺至。面對侯景的猛烈攻勢,獨孤信隨機應(yīng)變,固守城池直到宇文泰的援軍到來,成功瓦解了侯景的圍攻;但在此后高歡與宇文泰的雙方主力對決中,由于西魏軍隊在戰(zhàn)斗力方面的欠缺,最終輸?shù)袅藨?zhàn)斗,洛陽失陷,但獨孤信并無過失。
西魏大統(tǒng)六年(540),東魏再次派出侯景攻打西魏的荊州地區(qū),宇文泰命獨孤信出兵救援。獨孤信率5000騎兵疾行馳援,出其不意地出現(xiàn)在敵軍面前,侯景見已無戰(zhàn)機,只得悻悻退兵。西魏大統(tǒng)七年(541),西魏的藩王梁仚定舉兵反叛。獨孤信受命征討,擊殺梁仚定。叛軍余眾據(jù)險力守,拒不投降。獨孤信兵行詭道,出其不意包抄到叛軍之后,叛軍沒想到獨孤信的部隊如天兵驟至,方寸大亂,望風(fēng)而逃,獨孤信順利平定叛亂。西魏大統(tǒng)九年(543),東西魏之間爆發(fā)了邙山大戰(zhàn),雙方激烈交鋒,西魏軍漸漸不利。關(guān)鍵時刻獨孤信收集散兵從東魏軍之后奇襲,使得東魏的追兵受到驚擾,才讓宇文泰得以安全地撤退。獨孤信還多次領(lǐng)兵平定國內(nèi)叛亂和參加對北部強悍少數(shù)民族的作戰(zhàn),戰(zhàn)功在西魏無出其右,官至大司馬、柱國大將軍,所享尊榮無以為比。
除去赫赫武功,獨孤信在治理方面也頗有令名。朝廷任命他做隴右十州大都督、秦州刺史,當(dāng)?shù)刂暗墓賳T昏庸暗弱,政令混亂,百姓有冤訟,多年得不到解決。而在獨孤信到任之后,行政變得雷厲風(fēng)行,大小事情無所滯塞。他還以禮教化育民眾,引導(dǎo)百姓進行農(nóng)桑生產(chǎn)。在他在任的幾年時間里,百姓都變得富足起來,遠近的流民紛紛歸附,竟遷來數(shù)萬家之多。
“天下第一國丈”
獨孤信共育有七子七女。也許是由于獨孤信本人生得面貌俊美,他的女兒們也遺傳了父親良好的基因,個個生得如花似玉、傾國傾城。如此美麗的面容兼之獨孤家族的聲望,他的女兒們自然成為了當(dāng)時名門望族和英雄豪杰們競相攀緣的對象。而最后,他竟有三個女兒嫁入了皇族。
大女兒嫁給了宇文泰的長子宇文毓,夫妻二人情投意合,無比恩愛。宇文氏代魏建周后,宇文毓成為了北周第二位皇帝周明帝,而獨孤信的大女兒也就順理成章地成為了北周的皇后,史稱周明敬皇后。可惜這對夫妻天壽不永,周明敬皇后年紀(jì)輕輕就病故了,而她的丈夫周明帝宇文毓也在即位的第四年被朝中權(quán)臣宇文護設(shè)計毒死了。
四女兒嫁給了同朝并稱“八柱國”之一的隴西公李虎的兒子李昞。李昞后來成為北周的驃騎大將軍,楊堅建立隋朝后,李昞被封為唐國公,獨孤信的四女兒也就成為了唐國公的夫人。可能李昞大家并不熟悉,但他和獨孤氏所生的兒子可是人盡皆知——李淵,唐朝的建立者;他們的孫子大家就更熟悉了,就是一代明君唐太宗李世民。李淵建唐后,追封自己的母親獨孤氏為唐元貞皇后。
七女兒嫁給了北周武帝時期的柱國大將軍楊忠之子楊堅,楊堅也就是隋朝的開創(chuàng)者——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后,封妻子獨孤氏為皇后,史稱隋文獻皇后。她不但相貌美艷,而且頗有政治才能,幫助隋文帝楊堅治理國家頗有貢獻,當(dāng)時朝中并稱“二圣”。不僅如此,她還是有名的“潑落戶”,對丈夫隋文帝楊堅管理極嚴(yán),不允許他去碰別的女子,氣得隋文帝騎馬哭跑出皇宮,苦嘆“我貴為天子,而不得自由!”有了這位獨孤信的七女兒,隋文帝楊堅也就成了中國古代帝王中難得一見的“妻管嚴(yán)”。
三個女兒先后被封為皇后,朝代跨越北周、隋、唐三朝,如此傳奇的經(jīng)歷,獨孤信被后人稱作“天下第一國丈”是一點也不為過的。
然而,雖然在權(quán)力、地位、名譽上都達到了頂峰,但獨孤信仍然逃脫不了古來名臣“鳥盡弓藏”的宿命。雖然他一直謹(jǐn)守本分,但由于聲望太大,所以仍免不了朝中實際掌控者宇文氏一族的忌憚。宇文泰死后,其子宇文覺在叔父宇文護的協(xié)助下取代西魏建立北周,宇文護毫不顧及宇文氏與獨孤氏兩家的姻親關(guān)系,羅織罪名下令給獨孤信送去毒酒一杯,結(jié)束了一位英雄的傳奇一生。
上一篇:奇謀為短——隱去“神話”光環(huán)的諸葛亮
下一篇:孟姜女姓什么——古代姓氏趣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