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札趣談·林則徐
《林則徐》:林則徐(1785-1850),字少穆,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清大臣。嘉慶間進士,入翰林院。曾在浙江、江蘇、湖北、河南等地任職,辦過軍政、漕務、鹽政、河工、水力等,道光十七年(1837年)初,任湖廣總督,嚴禁鴉片,成效卓著。次年受命為欽差大臣,赴粵禁煙。道光十九年,與兩廣總督鄭廷楨合力嚴緝走私煙販,懲處受賄官吏,又大力整頓海防,倡辦義勇,屢挫英軍武裝挑釁。1840年6月鴉片戰爭爆發后,嚴密設防,使英軍未敢進犯。10月,因受投降派誣害被革職,旋被流放新疆伊犁。1845年被重新起用,先后任陜西總督、陜西巡撫、云貴總督等職。1849年,因病辭歸故里。著有《林文忠公政書》《信及錄》《林則徐集》等。
“不敢因循了事” ——致蓮友
這封信是道光十九年三月十八日 (1839年5月1日)林則徐作為欽差大臣因鴉片一事而寫給蓮友的。
1838年12月26日,林則徐奉旨抵京。次日起,道光皇帝接連召見8次,商討禁煙方案。31日,受命為欽差大臣,節制廣東水師,赴廣東查辦海口事件。在致蓮友信中,林則徐說:“弟嶺南初到,人地生疏,但既奉使而來,不敢因循了事。”他指出,要禁絕鴉片,必須搗其要害。外夷從事鴉片走私,外示囂張,內心則十分怯弱。而且除了鴉片貿易,還有許多正當買賣可做。在林則徐看來,只要能曉其利害,一面施以壓力,相信問題可以得到解決。從這封信的內容看,他對禁煙的前景是樂觀的。至于民間吸食鴉片問題以及禁煙會影響關稅一節,林則徐仍以為問題可以得以解決。他的這些認識在當時的情勢下是有道理的。
林則徐像
林則徐在信中提及西人的醫術勝過內地。他說: “夷人之醫術所以勝于內地者”,是因為他們遇到人死去,就剖尸觀察其臟腑,以觀察身亡的原因。他舉例說,1834年律勞卑因驚悸膽破而死,他們就是通過剖尸才知道的。林則徐在信中還特別提到: “往時漢民每有上夷樓就醫者,近來彼亦自秘其術,不甚肯為醫治矣。”應該指出的是,中西醫在今天看來是各有其長,可以互補。但在當時的中國,文化態勢上是封閉型的,西人在中國人眼里是蠻夷之輩,難望項背。所以,對其醫學,很久之后還未予相信。而林則徐作為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率先信任西醫,充分顯示了他的過人之處。正如太陽給地球帶來光明的同時也帶來陰影一樣,任何事物都是兩面的。林則徐一方面堅定地同西方人作斗爭,試圖除去鴉片煙毒,另一方面又對西人醫術予以充分肯定,這種具有理性色彩的觀念,即使在100多年后的今天,仍然閃爍著真理的光輝。
“近者時事至此,令人焦憤填胸” ——致姚椿、王柏心書
這封信是1842年8月林則徐在被貶謫新疆途中,于蘭州寫給友人姚椿和王柏心的。
鴉片戰爭前,英國資本主義向中國大量傾銷鴉片。林則徐深感鴉片流毒中華,造成民窮兵弱銀涸。嚴禁吸食鴉片,成效卓著。受命為欽差大臣后,他責令義律和外國煙販繳出鴉片237萬多公斤,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大長中國人民志氣。鴉片戰爭爆發后,投降派在道光皇帝面前大進讒言,攻擊林則徐禁煙過激,惹來兵禍。1840年10月,林則徐被革職。次年,派往浙江,協辦海防,旋即充軍伊犁。1842年7月黃河開封段決口,林則徐道中奉旨免戍,襄辦東河河工。在此期間,他收到了姚椿、王柏心的來函及謫戍一詩。1842年,東河河工告竣,林則徐仍被謫戍,一路疾病纏身,直到蘭州時才得以復函。
在這封信中,林則徐念念不忘的仍是戰局國事。他回顧了虎門銷煙的過程,說:“近者時事至此,令人焦憤填胸。賤子一身休咎,又奚足道? ”意思是說,近日時事到了這種地步,令人義憤填膺。我一身的吉兇,又怎值得去說呢?他還說:“自念禍福死生,早已度外置之,惟逆焰已若燎原,身雖放逐,安能諉諸不聞不見?潤州失去,未得續耗,不知近日不復何似?愈行愈遠,徒覺憂心如焚耳。”信中他再次提出了剿夷要“器良、技熟、膽壯、心齊”的八字要言。
從這封信的性質上說,是一封私人信件,但就內容來看,卻是一篇充滿愛國激情的時論文章。在遣戍途中,林則徐強忍悲憤之情,置個人生死安危于不顧,所思所想的仍是關系國家存亡的大計,這于常人來說是很難辦得到的,由此更顯示了林則徐的一片愛國之心。
“農居四民之首” ——諭兒書
這是林則徐遠戍新疆時寫給兒子的信。信中說: “字諭聰彝兒,爾兄在京供職,余又遠戍塞外,惟爾奉母與弟妹居家,責任綦重。所當謹守者有五:一須勤讀敬師,二須孝順奉母,三須友于愛弟,四須和睦親戚,五須愛惜光陰。”
林則徐于此封信中除了向兒子提出這些要求外,還鼓勵、教導兒子務農。為了讓兒子對務農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從而樂于務農,林則徐強調指出,農是四民之首(古代四民排列一般順序是士、農、工、商),是社會上第一等高貴的人; 務農并非低人一等,而是一種高尚的職業,應該以務農為光榮。他在信中直言:“蓋農居四民之首,為世間第一等最高貴之人,所以余在江蘇時,即囑爾母購置北郭隙地,建筑別墅,并收買四圍糧田四十畝,自行雇工耕種,即為爾與拱兒預為學稼之謀。爾今已為秀才矣,就此拋撇詩文,常居別墅,隨工人以學習耕作,黎明即起,終日勤動而不知倦,便是長田園之好子弟。”林則徐曾為封疆大吏,是位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在那種“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輕視體力、輕視勞動人民的封建社會里,在“為官高于一切”的社會氛圍中,他卻教子棄文學稼,不謀仕途,尊重下層勞動人民,這種獨樹一幟的思想和行為的確了不起。
林則徐致慕堂先生信札(一)
林則徐致慕堂先生信札(二)
林則徐致江鴻升信札
林則徐致李彥章信札
上一篇:翰墨趣談·楊凝式
下一篇:閑章趣談·林則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