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趣談·張叔誠
張叔誠(1898~1995),名文孚,別號忍齋,直隸通縣(今屬北京市)人。前清工部右侍郎、總辦路礦大臣張翼之子。著名實業家。1922年任山東棗莊中興煤礦公司監察人,后改任董事,1926年任總公司協理,1930年兼任礦委員。1938年華北淪陷后,回天津家居。1946年復任常務董事,并兼中興輪船公司董事。數十年致力于文物收藏,不惜重金,刻意搜求,收有珍品甚多。曾任天津市政協委員。
賣股票買名畫
張叔誠青年時代就以收藏古玩為樂事。當時正值清宮變故,不少有價值的古玩字畫從宮中流散出來。外國人覬覦中國寶物,頻頻而至,紛紛搶購;中國人痛心疾首,以競爭之勢,悉心搜尋。張叔誠更是每日穿梭于北京琉璃廠和東四牌樓的古玩鋪之間,尋覓寶物。遷居天津后,他照樣乘火車常來常往。一次,張叔誠從北京的朋友那里聽到一位姓朱的想高價出售石濤的《仿張僧繇青綠山水》。張僧繇是南朝梁的大畫家,他的青綠山水畫,別人都摹仿不好,只有石濤畫得逼真。《仿張僧繇青綠山水》是一幅非常出名的畫。這幅畫幾經輾轉,才被這個姓朱的人家買到。張叔誠當天就從天津趕到北京。到京后,一問價,5000塊!這可是一筆很可觀的數目。最后,他還是一咬牙,賣了股票,把這幅畫買下了。一年以后,日本人要辦書畫展覽。曾出2萬塊錢買這幅畫,他拒絕了。
愿她嫁個好主
在張叔誠的藏品中有一件寶物,是明朝成化年間的窯變觀音,全世界只有一件。其來歷非同尋常:明憲宗皇帝為母后修了一座廟宇,名曰大報國寺,皇太后欲在寺院中供奉一尊佛像,差人到各地寺院去“請”,終未有如愿者,便決定在景德鎮燒制一個“窯變五彩”觀音。1900年八國聯軍火燒大報國寺,把窯變觀音扔到寺外,幾經輾轉,為張翼所得。張翼請人把手腳殘破、背后開裂的窯變觀音整修如故,帶回天津。窯變觀音引起了許多古董商的垂涎。敵偽時期,外國人曾以20萬美元索取這件寶物,張叔誠沒有答應。他還有一件稀世珍品,是宋代范寬的《雪景寒林圖》,清代鑒賞家安岐稱這幅畫是“宋畫的無上神品”。傳說是從圓明園中流散出來的,后被張家高價購得。1979年,張叔誠將其傳家之寶—《雪景寒林圖》連同其他450多件名貴古玩主動捐獻給國家。現在,《雪景寒林圖》已是天津市藝術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當有人問及張叔誠為什么把畢生的積累都捐獻出來時,老先生幽默地回答:“好比我有個女兒要出嫁,我總愿她嫁個好主。我的文物只有交給國家保存,才算是找到了好主!”
松樹圖(清)張鵬
雪景寒林圖(宋) 范寬
上一篇:閑章趣談·張伯駒
下一篇:扇面趣談·張善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