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札趣談·任鴻雋
《任鴻雋》:任鴻雋(1886-1961 ),字叔永。中國現代科學界的元老、化學家、教育家。辛亥革命后,孫中山當國民政府臨時大總統時曾任命任鴻雋為國務秘書。后來留學美國,專習化工,并聯合科學界在美留學人員,主辦了中國第一本綜合科學刊物——《科學》,組建了第一個中國綜合科學團體—— “中國科學社”。回國后,曾任云南大學副校長、四川大學校長。新中國成立后,將中國科學社和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前身)捐獻國家,并出任上海圖書館館長。
“此句非改不可” ——寫給農山的信
舊體詩詞不但追求意境和含蓄,還得講究音韻和平仄。音韻不對,平仄不調,就不能稱其為舊體詩詞?,F今有些人偏偏對此全然不顧,填詞作詩,一派胡來,卻又以舊體詩詞相標榜。任鴻雋先生的這封信,則通篇只有一個主題,即對一首自作唱和詩中的一個字因平仄不合而進行修正。此信寫于1955年2月19日,被李甡先生在市場上覓得。
從抬頭上看,信是寫給農山的。農山(1890—1977),名秉志,曾在美國與任鴻雋一起辦中國科學社,是中國著名生物學家,對魚類研究有重大貢獻,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他與任鴻雋一樣,同屬于中國現代科學的奠基人之列。從信的內容看,當是農山將移居武昌,上海的友人們在文化俱樂部為其餞行,農山作詩答謝。嗣后,任鴻雋曾寫信題贈友人農山一首和詩。后經江翊老“指出鳧字是平聲”,任對此十分重視,他在這封信中鄭重地說:“此句非改不可。”于是,將“鳧”字改為“叟”字,并在信中說明情由,將改詩又另抄一遍寄發。任鴻雋提倡科學,注重科學精神,曾把“科學精神”總結為五個特征,即“崇實,貴確,察微,慎斷,存疑”。對這首奉和詩的一個字的改動,正體現了任鴻雋這位大科學家作詩做人的科學精神。從中也看出這位從事自然科學的人,舊體詩的品位竟也如此之高,以致一些專攻語言文字者亦難企及。
任鴻雋致農山信
上一篇:閑章趣談·任頤
下一篇:閑章趣談·何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