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綽》歷史事跡,評價,人物簡介
小字燕燕,北府宰相蕭思溫之女。少聰明。思溫曾觀諸女掃地,唯綽打掃最為徹底,喜曰:“此女必能成家。”應歷十九年(公元969年)二月,穆宗為近侍所殺,思溫奉耶律賢(世宗子)即位,是為景宗。景宗選綽(時年十七)為貴妃,繼冊封為皇后,備受寵幸和信任,成為景宗處理朝政之得力助手。在景宗生病期間,國事全決于綽,成為朝政主宰者。
乾亨四年(公元982年)九月,景宗死,圣宗耶律隆緒(景宗長子,為綽所生)即位,時年十二,綽稱制決朝政。
綽有機謀,善駕馭左右,處事果斷,施政有方。先是遼人毆打漢人致死者,僅賠以牛馬;反之,漢人則斬之,并以犯者親屬為奴婢。綽盡改之,一以漢法論,平等待之,漢人皆服。又勸農桑,于是國內以寧。繼而西討黨項,東征高麗和女真,北伐阻卜(即韃靼),數年間,一一加以平定。又結好于西夏,全力防宋。
及聞宋人聚糧邊境,綽即令北院大王耶律休哥總南面軍務,嚴為之備。休哥至軍,在近塞筑城,均戍兵,立更休法,大修武備。又多設間諜,佯言國內空虛,邊帥無能,以誘宋人。又大力爭取漢民。先是高梁河之戰,幽薊之民多助宋軍,及敗,懼遼人屠殺,棄家南走;而宋任其流離,毫無安撫,生活至苦。休哥廣施救濟,恢復田產,勸課農桑,由是歸之者如流。
景宗死后,宋太宗錯誤估計形勢,以圣宗年幼,國事皆決于綽,以為可欺,決定北伐,以收復燕云十六州之地。統和四年(公元986年)正月,分兵三路,向遼發起進攻。一路出雄州(今河北雄縣),一路出飛狐(今淶源縣),一路出雁門(在今山西代縣西北)。綽得報,急馳至駝羅口(在今河北涿縣東北),指揮抗擊宋之進攻。因援軍未集,乃令諸軍:晝則堅守,以挫宋軍銳氣;夜則以輕騎出擊,以疲憊宋軍;又設伏于林莽間,斷宋軍糧道,以削弱宋軍攻勢。四月二十日,綽以蔚州(今蔚縣)東面防線已經穩定,乃至涿州東召開軍事會議,決定大舉反攻,一攻固安,一自涿州南攻。一戰而擊敗宋軍。五月三日,綽率軍追宋將曹彬至岐溝關(在今涿縣西南),宋軍爭相逃命,損失慘重。
十一月,綽再一次向宋發起進攻。分兵兩路:東路向瀛州(今河間縣),西路向滿城、望都;山西方面,發動牽制性攻勢。十二月七日,北風凜烈,天寒地凍,綽率領之東路軍攻君子館(在今河間縣西北),戰斗異常激烈,雖全殲宋軍,但遼軍亦死傷慘重,人人膽寒。
七年(公元989年)七月,宋威虜軍(在今徐水縣)軍糧不繼,宋運糧數千車以濟之。綽聞訊即命休哥率精騎數萬前往劫之;至徐河(在今徐水縣西南),方會食(天未明),宋軍襲之,遼軍頓時大亂,人不及甲,馬不及鞍,自相踐踏,死者甚眾,休哥負重傷,騎馬先逃。自后數年,綽不敢大舉南下。
十五年(公元997年)三月,宋太宗死。時宋夏邊境多事,蜀亂未已。綽認為有機可乘,決定攻宋。十七年(公元999年)十月,分兵為二:西路攻狼山寨(在今清苑縣西北);東路由綽率領,攻瀛州。先后攻下德州(今山東陵縣)、齊州(今濟南市)、淄州(在今淄博市東)。
二十一年(公元1003年)四月,兩軍戰于望都北,遼軍直入宋將王繼忠背后,絕其糧道,俘繼忠。綽愛繼忠才,授以高官,賜以妻室。繼忠感激至深,盡力為遼服務。次年八月,綽多縱游擊于深、祁(今河北深縣、安國縣)之間,偵察地形、敵情。閏九月,大舉南下,避實就虛,自定州(今定縣)東,突破宋軍唐河防線。十一月,抵瀛州城下,綽親臨前線,鼓眾晝夜攻城。但遭到宋軍頑望抗擊,遼軍死者三萬余人,傷者倍之,而終未能克。乃轉兵南向,攻大名又不克。二十二日,攻澶州(今河南濮陽縣)北城(澶州以河為界,分南北城),圍合三面,戰不利,統軍使蕭達蘭中箭身亡,遼軍腹背受敵,處境十分危險。
初王繼忠曾乘間向綽言和談之利,綽因年老,體漸衰,困于連年用兵,有厭戰之意,因而納繼忠之說,令致書宋真宗議和,但又大舉深入,志在以兵逼和,以求關南故地。而宋懷疑遼之誠意,又不愿割讓關南之地,故遲遲未能達成協議。
至是,戰事有利于宋而不利于遼,綽議和之心益切,宋真宗亦懼戰,于是雙方議定:宋每年輸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史稱“澶淵之盟”。此條約維持遼、宋之間和平局面,凡一百一十六年。
二十七年(公元1009年)十二月,死。時年五十七。
綽是一位才智卓越之政治家。她開明治國,勇于納諫,改革法律,任賢舉能,推行漢化,是遼代“中興”之奠基人。又是一位有非凡軍事才能之統帥。她運籌幃幄,指揮有方,披掛上陣,馳騁沙場,不亞男兒,誠為女中豪杰。史謂:“太后明習政事,能用善謀。素嫻身旅,澶淵之役,親御戎車,指麾三軍,嘗罰信明,將士用命?!?/p>
家教亦嚴。圣宗要一物,必追問用途;左右有與圣宗詼諧逗趣者,必杖責之。史謂“圣宗稱遼盛主,后教訓為多?!?
上一篇:《蘇定方》歷史事跡,評價,人物簡介
下一篇:《薩布素》歷史事跡,評價,人物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