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獻章》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陳獻章》人物故事小傳
陳獻章(公元1428—1500年)字公甫,明新會(今廣東新會)人。曾任翰林院檢討。為明代著名學者。繼承宋陸九淵“心學”的理論,提倡靜修以求諸心,主張以自然為宗。終生以講學授徒為主,至有“活孟子”之稱。有《白沙子全集》。
[正史]
陳獻章,字公甫,新會人。舉正統(tǒng)十二年鄉(xiāng)試,再上禮部,不第。從吳與弼講學。居半載歸,讀書窮日夜不輟。筑陽春臺,靜坐其中,數(shù)年無戶外跡。久之,復游太學。祭酒邢讓試和楊時《此日不再得》詩一篇,驚曰:“龜山①不如也?!憋r言于朝,以為真儒復出。由是名震京師。給事中賀欽聽其議論,即日抗疏解官,執(zhí)弟子禮事獻章。獻章既歸,四方來學者日進。廣東布政使彭韶、總督朱英交薦,召至京,令就試吏部,屢辭疾不赴,疏乞終養(yǎng),授翰林院檢討以歸。至南安,知府張弼疑其拜官,與與弼不同。對曰:“吳先生以布衣為石亨所薦,故不受職而求觀秘書,冀在開悟主上耳。時宰不悟,先令受職然后觀書,殊戾②先生意,遂決去。獻章聽選國子生,何敢偽辭釣虛譽?!弊允菍宜],卒不起。
獻章之學,以靜為主,其教學者,但令端坐澄心,于靜中養(yǎng)出端倪?;騽裰觯淮?。嘗自言曰:“吾年二十七,始從吳聘君學,于古圣賢之書無所不講,然未知入處。比③歸白沙,專求用力之方,亦卒④未有得。于是舍繁求約,靜坐久之,然后見吾心之體隱然呈露,日用應酬隨吾所欲,如馬之卸勒也。”其學灑然獨得,論者謂有鳶飛魚躍之樂,而蘭溪姜麟至以為“活孟子”云。
獻章儀干修偉,右頰有七黑子。母年二十四守節(jié),獻章事之至孝。母有念,輒心動即歸。弘治十三年卒,年七十三。萬歷初,從祀孔廟,追謚文恭。
門人李承箕,字世卿,嘉魚人。成化二十二年舉鄉(xiāng)試。往師獻章,獻章日與登涉山水,投壺賦詩,縱論古今事,獨無一語及道。久之,承箕有所悟,辭歸,隱居黃公山,不復仕,與兄進士承芳,皆好學,稱嘉魚二李。卒年五十四。
張詡,字廷實,南海人,亦師事獻章。成化二十年舉進士,授戶部主事。尋丁憂,累薦不起。正德中,召為南京通政司參議。一謁孝陵即告歸。獻章謂其學以自然為宗,以忘己為大,以無欲為至。卒年六十。
《明史·陳獻章傳》卷 二八三
〔注 釋〕
①龜山:龜山先生,宋儒楊時的別號。為程門四大弟子之一。②戾:違背。③比:及。④卒:終究。
上一篇:《陸龜蒙》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陸龜蒙》人物故事小傳
下一篇:《陶仲文》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陶仲文》人物故事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