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炅》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杜炅》人物故事小傳
杜炅,字子恭,東晉道教天師道教派中最有影響的組織是杜子恭道團,杜子恭是這個組織的宗教首領。杜子恭道團由五斗米道世家吳郡錢塘(今浙江杭州)杜氏家族首創。據資料記載,杜家五斗米道在東晉時的傳人有兩個,一為杜炅,一為杜昺,字叔恭。有的學者認為這兩位實際上是一個人,他后來被道徒稱為杜明師。杜子恭從小信奉天師道,立志繼承東漢末年3張的事業。杜子恭道團的組織形式和宗教活動與被張魯改造過了的天師道(五斗米道)相似。杜子恭不僅在普通民眾中發展信徒,還把天師道推入統治階級之中,在高級士族中也擁有了不少信徒。吳興沈氏、會稽山陰孔氏都敬信杜子恭,桓溫、王羲之等名士皆與子恭交往。杜子恭死后,孫恩的叔父孫泰接替他成了五斗米道的首領。后來孫恩利用杜傳天師道發動了起義。杜子恭道團在東晉至南朝的影響都很大。
〔正 史〕
恩叔父泰①,字敬遠,師事錢唐②杜子恭。而子恭有秘術,嘗就人借瓜刀,其主求之,子恭曰:“當即相還耳。”既而刀主行至嘉興③,有魚躍入船中,破魚得瓜刀。其為神效往往如此。子恭死,泰傳其術。
《晉書·孫恩傳》
[注 釋]
①恩叔父泰:孫恩的叔父孫泰。孫恩,東晉瑯邪(今山東臨沂)人,字靈秀。世奉天師道。于隆安三年(公元399年)發動反東晉的起義。孫泰,字敬遠,繼杜子恭為天師道首領。西晉懼其為亂,誘殺了他。②錢唐:今浙江杭州。③嘉興:今浙江嘉興市。
[相關史料]
大司馬溫,①恃其材略位望,陰蓄不臣之志,嘗撫枕嘆曰:“男子不能流芳百世,亦當遺臭萬年!”術士杜炅,能知人貴賤,溫問炅以祿位所至。炅曰:“明公勛格宇宙,位極人臣。”②溫不悅。
《資治通鑒·晉紀二十五》
杜炅,字子恭。及壯,識信精勤,宗事正一。少參天師治箓,以之化異。接濟周普,行已精潔,虛心拯物,不求信施。遂立治靜,廣宣救護,莫不立驗也。為人善治病。人間善惡皆能預睹。
《道學傳》
杜昺,字叔恭,吳國錢塘人也。……早孤,事后母至孝有聞,鄉郡三禮命仕,不就。嘆曰:“方當人鬼郩亂,非正一之炁,無以鎮之。”于是師余杭陳文子,受治箓為正一弟子。救治有效,百姓咸附焉。后夜中有神人降,云:“我張鎮南也,汝應傳吾道法,故來相授諸秘要方,典陽平治。”昺每入靜燒香,能見百姓三五世禍福,說之了然。章書符水,應手即驗。遠近道俗,歸化如云。十年之內,操米戶萬數。
《洞仙傳》
[注 釋]
①溫:桓溫(公元312—373年),東晉譙國龍亢(今安徽懷遠西北)人,字元子,晉明帝婿。永和元年(公元345年)任荊州刺史,永和三年滅李氏成漢,太和六年廢海西公,立簡文帝,以大司馬鎮姑孰(今安徽當涂)。專擅朝政,意欲篡位,未成病卒。②“明公”句:意思是你的功勛雖可達宇宙,但是也只能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極人臣。因為桓溫想當皇帝,而杜子恭沒有迎合他,故感到不悅。
上一篇:《李邦寧》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李邦寧》人物故事小傳
下一篇:《楊伯丑》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楊伯丑》人物故事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