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留孫》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張留孫》人物故事小傳
張留孫(公元1248—1321年),字師漢,元信州貴溪(今屬江西)人。元代道士。少入龍虎山為道士。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從天師張宗演入朝,得世祖寵信,遂留下,專掌祠事。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授“玄教宗師”,賜以銀印。常向世祖進言,以黃老清靜無為之道治國。至元二十八年(公元1291年)以卜筮解除了世祖任用宗澤為相的顧慮,促成了任命宰相這樣重大的決策,這些都表明元世祖在政治上對他的信任。以后歷代皇帝給他的道教頭銜與權力逐漸加碼擴大,元成宗大德年間,加號為“玄教大宗師”,同知集賢院道教事。元武宗即位(公元1308年),封為“大真人”。元仁宗延祐二年(公元1315年),進位開府儀同三司,加號“輔成贊化保運玄教大宗師”。張留孫所獲其政治地位之高,道教權力之大,在當時道教各派首領中是少見的。正是因為如此,一個以他為中心的道教派別一玄教就形成了。他利用元室對他的寵信,使其所建玄教得到很大的發展。張留孫在道教史上所起的作用很大。
〔正 史〕
……其徒張留孫者,字師漢,信州貴溪人。少時入龍虎山為道士,有道人相①之曰:“神仙宰相也?!敝猎?sup>②,從天師張宗演入朝,世祖與語,稱旨,遂留侍闕下。世祖嘗親祠幄殿,皇太子侍。忽風雨暴至,眾駭懼,留孫禱之立止。又嘗次日月山,昭睿順圣皇后得疾危甚,亟③召留孫請禱。既而后夢有朱衣長髯,從甲士,導朱輦④白獸行草間者。覺而異之,以問留孫,對曰:“甲士導輦獸者,臣所佩法錄中將吏也;朱衣長髯者,漢祖天師也;行草間者,春時也。殿下之疾,其及春而瘳⑤乎!”后命取所事畫像以進,視之果夢中所見者。帝后大悅,即命留孫為天師,留孫固辭不敢當,乃號之上卿,命方鑄寶劍以賜,建崇真宮于兩京,俾留孫居之,專掌祠事。
十五年,授玄教宗師,賜銀印。又特任其父信州路治中,尋復升江東道同知宣慰司事。是時天下大定,世祖思與民休息,留孫待詔尚方,因論黃老治道貴清凈、圣人在宥天下之旨,深契主衷。及將以宗澤為相,命留孫筮之,得同人之豫,留孫進曰:“‘同人,柔得位而〔應〕乎乾,’君臣之合也;‘豫,利〔建〕侯’,命相之事也。何吉如之,愿陛下勿疑?!奔鞍萃隄?,天下果以為得賢相。
大德中,加號玄教大宗師,同知集賢院道教事,且追封其三代皆魏國公,官階品俱第一。武宗立,召見,賜坐,升大真人,知集賢院,位大學士上。尋又加特進。進講老子推明謙讓之道。及仁宗即位,猶恒⑥誦其言,且論近臣曰:“累朝舊德,僅余張上卿而。”進開府儀同三司⑦,加號輔成贊化保運玄教大宗師,刻玉為玄教大宗師印以賜。至治⑧元年十二月卒,年七十四。天歷元年⑨,追贈道祖神(應)〔德〕真君。其徒吳全節嗣。
《元史·釋老傳》卷二○二
〔注 釋〕
①相:察看,觀察。②至元十三年:即公元1276年。③亟:急忙。④輦:特指皇上所坐的車。⑤瘳:病愈。⑥恒:固定,持久不變。⑦開府儀同三司:官名,始于東漢,唐代為高級文散官,初稱使相,宋時為文散官最高官階、元豐改制后遂為寄祿官的最高官階。⑧至治:元英宗碩德八剌年號(公元1321—1323年)。⑨天歷:元文宗圖帖睦爾年號,天歷元年即公元1328年。
上一篇:《張忠》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張忠》人物故事小傳
下一篇:《徐則》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徐則》人物故事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