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利斯提尼
公元前6世紀末雅典執政官。政治家,雅典民主政治的開山祖。當時雅典的氏族制度已受到很大打擊,但平民與氏族貴族的斗爭依然十分激烈。公元前510年,長期反對僭主政治的克利斯提尼作為執政官,立即推行大規模政治改革:一、他深知改革的根本在于鏟除貴族的世襲特權,他提出把過去以家族、氏族、宗族為基礎的政治組織改為以地域為基礎的政治組織,公民按所屬地區登記戶口和進行選舉。建立10個地區部落代替過去的4個血緣部落。全國按山區、平原、沿海劃為3個大區,各大區再劃成10個區(稱特里提斯,意為部落的三分之一區),共30個區。從3個大區中各抽出1個區組成新的地區部落,共10個地區部落。每個特里提斯里有數目不等的村(德莫)。選舉不再按血緣部落而是按地區部落進行,擺脫了貴族的操縱。地區部落均以一位英雄的名字命名,并作為部落的守護神。地域部落有自己選舉的官吏和自己的財產。這就從根本上取消了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的氏族部落組織,削弱了氏族貴族的經濟、政治實力。二、建立五百人議事會代替梭倫時的四百人議事會,作為公民會議的常設機關,由每個地區部落選舉50人組成。他強調公民權利平等的原則。五百人議事會成員按部落分為10組。輪流在一年的十分之一時間里執政,處理日常政務并為公民大會準備議案。這就從根本上解決了氏族貴放利用氏族部落組織操縱選舉,干預政治的問題。三、設十將軍委員會,由每個地區部落各選一名將軍組成。開始主要是指揮軍隊,后逐漸成為集軍政大權于一身的高級官吏。首席將軍權力更大。軍隊按地區部落征集,各部落都要提供一隊重裝步兵,一定數量的騎兵和水手。因而地區部落也是一種軍事組織。四、制定陶片放逐法(或稱貝殼放逐法),用以對付僭主。克利斯提尼改革徹底打擊了氏族制度和貴族勢力,平民與貴族的斗爭以平民勝利告終。奴隸制民主共和國的雅典國家最終形成,社會主要矛盾轉變為奴隸同自由民之間的矛盾。國家的形成和奴隸主在政治上的勝利,極大地促進了奴隸制經濟的發展。
上一篇:僧格林沁
下一篇:克勞塞維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