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德光
遼王朝二世皇帝,政治謀略家。本為契丹人,漢名耶律德光,是遼朝開國皇帝耶律阿保機與述律后蕭平之次子。剛滿20歲時,就出任太祖朝中天下兵馬大元帥要職,多次獨自率兵進伐中原,“所向皆有功”,較早地顯示了他的軍事才能。阿保機死后,文武全能、處事果斷的述律太后確定次子德光為皇位繼承人。927年,耶律德光正式登基。耶律德光和述律太后在遼國繼續進伐中原、及如何對待封建文明的根本大政上發生了矛盾,產生了政見分歧。太后的觀點一向守舊,不主張進攻中原,她深諳分權統轄的權術要領,在930年就任命了才能不佳的小兒子耶律李胡兼任天下兵馬大元帥,欲分散皇帝的權力。遼太宗面對如此局面,深知在舊土上無立足施治可言。當時中原正處分裂割據的五代十國時期,兵戎用事,混戰交加,是一次難得的占據中原的大好時機。因此耶律德光使出陽奉陰違的手法,令李羽“常留守京師”,自己率大軍不停地攻打五代漢主,寫下了他執政二十年的赫赫戰績。由于述律皇后分兵專權,耶律德光所掌握的兵力,不足以打破中原漢族統治。他適時改變入主中原的策略,一面進行小型進攻戰。顯示遼國軍力非小;一面又頻繁派出使節去后唐,還不時通過使節大行策反活動,盡力勾結后唐失勢將軍,造成外靠契丹之力,轉手起內亂于國中的可乘之機。936年7月,石敬瑭反后唐降契丹,令其反旗南指打前鋒,后唐因之內亂四起。遼太宗的大軍輕易地突破防線,兵臨中原效野。當月,遼太宗立石敬瑭為大晉皇帝,約為父子之國。石敬瑭將幽云十六州的肥田沃土,敬獻給遼太宗。至此,遼太宗的個人勢力已達到全盛時代,既可以十六州地上的財力,供將來南下滅后晉之軍資,又可以十六州為基地,對抗太后集團。石敬瑭死后,其子不甘心所從契丹擺布,單方面強求“去臣稱孫”,正中遼太宗滅后晉之下懷,致成伐晉口實。947年正月,遼滅后晉,進軍汴京城,接受中原百姓朝貢,成為契丹貴族入主中原登基的第一個封建皇帝。遼太宗在汴京城里只做了三個月的皇帝,就被迫撤兵北退,947年4月,患病死于河北欒城殺孤林。
上一篇:美國企業公共政策研究所
下一篇:耶律楚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