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紀末,豐臣秀吉統一了日本列島,日本的社會經濟有了較大的發展,為了滿足封建領主和商人的欲望,豐臣秀吉積極向外擴張,打算侵占朝鮮后,再進而侵略中國大陸。萬歷二十年(1592年),小西行長等率日軍18萬人突襲朝鮮,朝鮮承平日久,200多年沒打過仗,軍隊一觸即潰,短短3個月,日軍便占領了王京漢城、平壤等城,俘獲了朝鮮王子,戰火燒到了鴨綠江邊。朝鮮國王逃到義州,急忙遣使向明朝告急。明朝廷認為朝鮮是明東北的屏障,唇亡齒寒,必須出兵救援。但開始頗為輕敵,只派游擊史儒統兵3000余入朝,結果在平壤附近中埋伏全軍覆沒。敗報傳來,舉朝震驚,即派宋應昌為經略,李如松為提督,率軍抗戰,但兵部尚書石星對此役缺乏信心,另派嘉興人沈惟敬與日本議和。沈惟敬到平壤,低聲下氣地乞求和平,小西行長騙他說: “希望天朝按兵不動,我不久當還,以大同江為界,平壤以西盡還朝鮮。” 明朝廷不許,下令出兵。李如松是名將李成梁的兒子,李氏本為朝鮮人,這之前如松已屢立戰功。十二月,如松率4萬大軍東渡,來到鴨綠江邊,只見對岸群山籠罩于云海之中,監軍慷慨激昂地說:“這就是你們立功封侯之地了!”第二年一月,明軍很快進到平壤城下,攻城相當困難。李如松親率敢死隊沖鋒,坐騎被炮擊斃,換匹馬再戰,前鋒稍退,他斬一人督戰不已;他的弟弟李如柏被鉛丸擊中盔頂,也毫不畏懼;60多歲的老將吳惟忠,胸部中彈洞穿,仍高呼督戰。不久攻入城內,日軍南逃。如松連勝,便有些輕敵了,在王京附近中埋伏,精銳受到很大損失。宋應昌急于成功,命沈惟敬去和談,而日軍也因缺糧,急欲休整,便同意歸還王京,送還王子,退至釜山一帶,朝鮮故土一時復還。
上一篇:《李三才入閣之爭》明朝歷史事件
下一篇:《李成梁守遼功高》明朝歷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