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拉丁生平簡介,薩拉丁歷史評價,薩拉丁怎么死的?
薩拉丁·阿尤布(Salah-al-Din·al-Ayyub,1138—1193),阿尤布王朝的締造者,抗擊十字軍的英雄。
薩拉丁原系庫爾德人。1138年生于伊拉克北部的泰克里特城。九歲時隨父母來到敘利亞的大馬士革。少年時代的薩拉丁不僅善于騎射,勇武過人,而且酷愛伊斯蘭教經典,是位虔誠的遜尼派教徒。他經常到沙漠中習武練射,操練戰法;也常常在果實累累的園林中漫步,領略大自然秀麗、恬靜的風光。這段生活陶冶了他勇敢、堅韌、謹慎、善良的性格。
薩拉丁生活在動蕩不定的年代。是時,地跨中亞和西亞的塞爾柱帝國開始瓦解。各地諸侯擁兵割據,相互攻伐。敘利亞有安條克、的黎波里、大馬士革、阿勒頗王國。伊拉克有摩蘇爾王國。巴格達的阿巴拔斯王朝哈里發在塞爾柱帝國的庇護下,名存實亡,成了傀儡。十字軍乘虛而入,在地中海東岸建立起四個拉丁小國:耶路撒冷王國、愛得沙伯國、安條克伯國和的黎波里伯國。
薩拉丁的父親阿尤布和叔父希爾庫原是摩蘇爾和阿勒頗地區的贊吉王國的部將。1146年,贊吉王遇難,王國分裂。東部摩蘇爾地區由贊吉王的長子賽福丁統治,西部阿勒頗地區歸贊吉王的另一個兒子努爾丁管轄。阿尤布和希爾庫先后投奔努爾丁,協助他攻克大馬士革,抵擋十字軍的進攻,成為努爾丁的心腹干將。阿尤布被任命為大馬士革長官。由于努爾丁王國與十字軍王國接壤,不時受到十字軍的威脅。努爾丁欲占領埃及,從東西兩側夾擊十字軍。十字軍為擴大侵略,免遭包圍,也把貪婪的目光投向地處要沖、物產豐盈的埃及。
這時,埃及在瀕于崩潰的法蒂瑪王朝的統治之下。法蒂瑪王朝哈里發的大權旁落,首相沙瓦爾主宰一切。貴族大臣與沙瓦爾爭權奪利,發生火并。以耶路撒冷王國為首的十字軍乘機侵入埃及。努爾丁先后三次(1164年、1167年、1168年)派希爾庫出征埃及,迎戰十字軍。薩拉丁隨同前往,擔任先鋒官。他每戰必克、驍勇異常。第二次出征時努爾丁的軍隊得知敵軍人數占多,一度產生恐懼心理,薩拉丁激勵將士,以寡敵眾。他身先士卒,奮勇殺敵,大敗敵軍。薩拉丁受命為亞歷山大長官后,率領一千守軍,迎戰從海、陸兩路進犯的敵軍,在敵強我弱和糧食匱乏的情況下,堅守75天,贏得了戰斗的勝利,顯露出杰出的軍事和組織才能。
沙瓦爾首相的專權恣虐和勾結十字軍,出賣民族利益的行徑,激起了埃及人民的無比憤懣。1169年法蒂瑪王朝哈里發阿迪德被迫接受人民的要求,殺死了這個亂臣賊子,任命希爾庫為首相。三個月后,希爾庫卒,薩拉丁便繼承了他叔父的職位,成為法蒂瑪王朝的首相,時年32歲。
薩拉丁是位雄心勃勃、富有遠見的政治家。早在他首次遠征埃及時就立下了要在埃及建立自己的王朝和將十字軍趕出“圣城”耶路撒冷、趕出阿拉伯領土的雄心壯志。年輕的薩拉丁深知自己雖已掌握了埃及大權,但地位不穩,既為沙瓦爾黨羽和法蒂瑪王朝的支持者所忌恨,又受到十字軍的挑戰和努爾丁的猜疑。此外,薩拉丁的雙重臣屬身份也使他處境十分尬尷。他一方面是什葉派法蒂瑪王朝的首相,一方面又是遜尼派努爾丁國王的部將。為了穩住陣腳,鞏固自己的地位,薩拉丁首先要求埃及人同時效忠于法蒂瑪王朝和努爾丁王國,同時為兩個國王祈禱。接著,便迅速、果斷地鎮壓了宦官喬海爾在法蒂瑪王朝哈里發的策動下發動的武裝叛亂。不久,薩拉丁又在杜姆亞特擊敗了從海上來犯的十字軍。杜姆亞特的勝利,從根本上改變了埃及與十字軍多年斗爭的格局,迫使十字軍不敢輕易進攻埃及,使埃及從多年混亂的情況下安定下來,擺脫了兵連禍結的局面,人民得到了修養生息的機會。
薩拉丁治國有方。他改組了王宮的禁衛軍和侍從,清除了舊官吏,擢升同族親信,賜予大量封田,實行軍事分封制;開設宗教學院,宣傳遜尼派教義,用遜尼派長老取代什葉派長老;興修水利,發展農業;減輕賦稅;對信奉基督教的科普特人采取寬容政策,很快就贏得了老百姓的擁護和愛戴,成為埃及無可爭辯的領袖。1171年,薩拉丁乘法蒂瑪王朝哈里發阿迪德病危,下令各清真寺在星期五聚禮儀式上恢復對阿拔斯王朝哈里發的贊頌,而不再提及法蒂瑪王朝哈里發的名字。盛極一時、延綿208年的什葉派法蒂瑪王朝就這樣無聲無息地壽終正寢了。從此,阿尤布王朝誕生了,薩拉丁成為埃及的真正統治者。
薩拉丁在建立了新王朝之后,立即把消滅在地中海東岸立足的十字軍的任務提上了日程。要實現這個任務,困難重重。首先是西亞地區那些擁兵割據的小王國,大敵當前時不是團結一致,而是相互勾心斗角,甚至為了保全自己的勢力,不惜出賣民族利益,勾結十字軍。其次是薩拉丁面臨的敵人不只是四個拉丁小國,在它們后面還有強大的西歐封建主。薩拉丁運籌帷幄,計謀深遠,決定先統一分散的伊斯蘭力量,再對付十字軍。于是,薩拉丁先后出兵占領了利比亞、突尼斯東部、也門和蘇丹北部。1174年努爾丁卒。薩拉丁擺脫了與努爾丁的臣屬關系,宣布獨立。同年10月,薩拉丁不戰而進入大馬士革。接著又占領了霍姆斯和哈馬,包圍了努爾丁王國的都城阿勒頗,迫使努爾丁的兒子和繼承人薩利赫承認阿尤布王朝對敘利亞的統治。1175年,薩拉丁得到了阿拔斯王朝哈里發授予的“埃及、敘利亞、馬格里布和也門蘇丹”的稱號。1181年,薩拉丁與拜占庭帝國建立了友好關系,解除了拜占庭人與法蘭克人(泛指歐洲人)結盟,從海上進攻埃及的威脅。同年7月,薩利赫去世。薩拉丁以自己娶了努爾丁的遺孀、薩利赫的生母為妻,有權繼承努爾丁王國的王位為借口,于1183年占領了阿勒頗。1185年又攻占了摩蘇爾。至此,薩拉丁不僅牢牢地控制了埃及、蘇丹,而且把勢力擴張到了整個敘利亞、阿拉伯半島和伊拉克的一部分。把原來四分五裂的小國統一為一個強大的伊斯蘭帝國,完成了從東、西、北三面包圍十字軍的戰略部署。
1186年,拉丁小國的十字軍頭領中,最富于侵略、最不講信義的卡拉克城堡的首領沙提翁,再次撕毀耶路撒冷國王該德·律西安與薩拉丁簽定的關于自由貿易的協議,強征過境稅,劫掠來往商隊,嚴重影響了埃及和敘利亞地區的貿易往來。他還在亞喀巴灣建造艦只,企圖從海上進攻伊斯蘭教圣地麥加和麥地那,襲擊朝圣隊伍,控制東西方貿易。沙提翁這一背信棄義的行為成了薩拉丁對十字軍發動“圣戰”的導火索。
1187年,薩拉丁利用安條克公國和耶路撒冷王國發生齟齬的機會,從各地調集兩萬軍隊,組成阿拉伯聯軍,發出了“真主偉大,把法蘭克人趕出耶路撒冷去!”的號召,揭開了圣戰的序幕。7月4日,阿拉伯聯軍和十字軍主力在巴勒斯坦太巴列湖附近的赫淀高地相遇。兩軍人數相近,勢均力敵。但薩拉丁指揮有方,使敵軍陷入重圍,一舉殲滅了十字軍的主力,除少數騎士得以逃脫外,以該德·律西安和沙提翁為首的將領全部被俘。史學家稱這次戰役是十字軍東征失敗的開端。赫淀大捷后,薩拉丁乘勝追擊,迅速占領了的黎波里以南的大部分沿海要塞和太巴列湖以南的大部分城鎮,切斷了十字軍的供應線。10月2日,收復了耶路撒冷。被十字軍侵占達88年之久的圣城重新回到了穆斯林的手中。著名的阿克薩清真寺里又響起了瑯瑯的祈禱聲。
薩拉丁以他特有的騎士風度,親手處置了作惡多端的沙提翁,但對耶路撒冷國王該德·律西安卻以禮相待。他恪守伊斯蘭教法規,確認基督教徒有信仰和來去的自由。凡愿離去的,在繳納一定數量的贖金(男子十個第納爾、女子五個第納爾、兒童二個第納爾)后,便可攜帶財產離開耶路撒冷。凡愿意留下的,只需繳納人頭稅,便可安居樂業,不受歧視。撒拉丁還釋放了2,000多名無力贖身的俘虜。
薩拉丁的仁慈和寬宥與十字軍的殘忍和暴虐形成鮮明對比。1099年,十字軍攻陷耶路撒冷時,一周內屠戮無辜穆斯林居民70,000人。許多猶太教徒也慘遭殺害。幸存者的財產被奪,人格受辱,淪為十字軍頭領的農奴。薩拉丁不僅用武力收復了失地,而且以他高尚的品德征服了人心。這是數百年來他被東、西方史學家譽為具有騎士風度的君主,一直受到人們崇敬和熱愛的原因所在。
耶路撒冷的陷落使西歐封建主大為震驚。當時,歐洲三強——英王“獅心王”理查一世、德皇“紅胡子”腓德烈一世和法王腓力二世在教皇的號召下,于1189年發動了第三次十字軍東征。由陸路進攻的德皇腓德烈在小亞細亞的一條河中淹死。法王腓力和英王理查抵達巴勒斯坦后,與該德·律西安的殘余勢力會合,進攻阿卡要塞。中世紀著名的阿卡之戰由此開始。阿卡軍民在薩拉·丁的指揮下,奮勇抵抗,從1189年8月堅守到1191年7月,終因內無糧草,外無援兵而失守。
接著,英王理查逼近耶路撒冷。薩拉丁號召穆斯林誓死保衛圣城。理查知道薩拉丁智勇過人,耶路撒冷難以攻下;同時又擔心稱病先行回國的法王腓力二世可能發動對英戰爭,故有求和之意。他先要薩拉丁無條件放棄耶路撒冷,后又提議讓自己的妹妹與薩拉丁的弟弟聯姻,把該城作為結婚禮物送給新人,以結束基督徒與穆斯林的紛爭。旋又授予薩拉丁的孫子以騎士爵位。薩拉丁始終堅持原則,拒不做出實質性讓步。理查氣急敗壞,訴諸武力,攻打貝魯特。薩拉丁則針鋒相對,進軍雅法城。激戰中,理查因坐騎中箭落馬。薩拉丁非但不加殺害,反而贈馬令其再戰。薩拉丁在戰場上和談判中的原則立場、靈活策略和騎士風度,使理查在耶路撒冷城下一籌莫展,只得望城興嘆。理查見攻城無望,而十字軍內部分歧日益嚴重,加之國內政局不穩,王位有被篡奪的可能,便不得不于1192年9月2日與薩拉丁簽訂了“拉姆萊和約”。和約規定:“圣城”耶路撒冷由穆斯林管理,基督教徒可以自由前去朝圣;賽達、貝魯特、朱拜勒等地也歸穆斯林,拉丁人僅保留從蘇爾到雅法的沿海狹長地帶;穆斯林將包括十字架在內的一切基督教宗教遺物交還給基督教會。第三次十字軍東征以穆斯林的勝利而告終。薩拉丁實現了解放圣城的宿愿,成為阿拉伯人民抗擊十字軍的英雄。
在和平的日子里,薩拉丁又是一位出色的組織者和勇于進取、富有創新精神的實干家。他注重建設,為開羅的整頓和擴建擬定了全面規劃。他把分散的居民區集中起來,把新、舊城連成一片,并準備在開羅四周筑起一道長25公里、寬三米、高九至十米的城墻。因忙于戰事,此項計劃未能全部付之實施。為了防御十字軍的進攻,薩拉丁在開羅東南的穆蓋塔姆山上修建了一座堅固的城堡,即著名的薩拉丁城堡。它既是薩拉丁的官邸和政府辦公的所在地,又是一座兵營。城堡內還挖了一口深達220呎的水井,取名為優素福井。
薩拉丁關心學術,重視教育。除建立了大批學校之外,還對清真寺的建筑形式加以改造,使之更適合于教學活動。此外,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也進行了改革。學校里除講授古蘭經注釋、圣訓、伊斯蘭教法、語言、文學等課程外,還開設哲學、邏輯學、天文學和數學等社會和自然科學。
薩拉丁在位24年,其中有16年是在戰場上度過的。他一生廉潔無私,生活簡樸。死時只留下一個第納爾又37個迪爾汗的遺產。臨終前,還一再叮囑其長子“要敬畏真主,要體察民情,要關心百姓疾苦。”1193年3月3日(一說2月16日)他在大馬士革逝世,終年55歲。薩拉丁的陵墓就在大馬士革著名的倭馬亞清真寺附近,直到今天,仍是敘利亞最有名的古跡和游覽勝地之一。
本文由謀略學網整理發布,若轉載本篇文章,請保留本文出處與鏈接。
轉載請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mouluexue.com/renwuzhi/2020051753.html
上一篇:薩帕塔生平簡介,薩帕塔歷史評價,薩帕塔怎么死的?
下一篇:薩摩里生平簡介,薩摩里歷史評價,薩摩里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