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特凡大公生平簡介,斯特凡大公歷史評價,斯特凡大公怎么死的?
斯特凡大公(StephenⅢ,theGreat,1457—1504在位,)摩爾多瓦公國的君主,羅馬尼亞歷史上偉大的民族英雄。他的一生主要是以反抗土耳其的侵略,捍衛國家生存和爭取民族獨立的英勇事跡而載諸史冊的。
古代的羅馬尼亞長期分裂為一些公國,主要是瓦拉幾亞(也稱蒙得尼亞)、摩爾多瓦和特蘭西瓦尼亞公國。十五世紀中期,摩爾多瓦受到土耳其和波蘭侵略的威脅,遭受韃靼人的騷擾,幾個公國之間也互相爭伐,國與國之間的關系出現一種時而勾結、時而破裂的很不穩定的局面。在摩爾多瓦國內,王公貴族之間也爭權奪利,互相傾軋,有的甚至不惜借用外國勢力,干預朝政,謀取君主位置。外侵和內亂使摩爾多瓦搖搖欲墜。斯特凡正是在這時候出現于摩爾多瓦政治舞臺的。
斯特凡的生年不詳。他出生于摩爾多瓦王室,是好人亞歷山大(1400—1432年在位)的孫子。當時摩爾多瓦沒有一種固定的王位繼承制。亞歷山大死后,他的兒子們為爭奪君主的寶座,依靠外國勢力,勾心斗角,互相殘殺。1449年10月,斯特凡的父親,亞歷山大的第四子博格丹趕走在位的年青的侄子阿列克申德雷爾,取得君主的位置,稱博格丹二世。他在位只有兩年就被他的兄弟彼得·阿隆殺害。當時斯特凡住在蒙得尼亞宮廷里。他胸懷大志,等待著為父親復仇,奪取摩爾多瓦君主位置,進而復興祖國的機會。
阿隆當上君主以后,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出賣國家主權,投靠鄰近大國,每年向土耳其交納2,000枚金幣的歲貢,并向波蘭王國稱臣,因此失去了民心,引起了除少數大貴族外全國上下的不滿和反對。斯特凡覺得時機已到,于1457年4月12日,率領軍隊6,000余人,沿塞列特河進入摩爾多瓦。阿隆失道寡助,他在慌忙之中聚集的軍隊無法阻止斯特凡的進攻,經過4月12日多列什蒂和4月14日奧爾比克兩戰潰敗后,流亡波蘭。斯特凡進入首都蘇憐瓦,成為摩爾多瓦君主,是為斯特凡三世,后人稱為斯特凡大公。
斯特凡靠武力奪取君主寶座之后,面對嚴重的國內外形勢,決心消滅異己勢力,加強中央的權力,增強國防力量,以實現他擺脫對外國的依附,贏得國家獨立的宿愿。
斯特凡為了國家的安全,繼續承認為波蘭的附庸并向土耳其納貢。在國內則致力于富國強兵,大約用了十五年時間,實行了一些政治、經濟和軍事措施,為發展經濟,增強國防力量打下了基礎。他對曾經支持過阿隆的貴族,一般采取安撫政策,以爭取他們。他限制貴族的稅收豁免權,既削減了貴族的特權,又增加了國家收入。他把許多中小貴族和騎士提拔為官吏,授權他們代表中央政權干預大封建主莊園的事務,從而削弱了大封建主的離心勢力。他扶植自由農,幫助他們擺脫大封建主的吞噬。此外,他還解放了一批依附農民,使他們獲得自由。同時,他還在經濟方面采取了保護工商業的政策,一方面限制外商在摩爾多瓦的活動,同時鼓勵本國商人經營出口貿易,使工商業的稅收穩定,國庫收入增加。通過這些措施,斯特凡消除了國內大封建主各自為政的局面,團結了中小封建主和下層農民,使國家實力增強,從而提高了自己的威望,加強了自己的權力和地位。
在軍事上,斯特凡通過加強中央的權力,逐漸組織了一支比較強大的軍隊。這支軍隊按不同情況編隊。其中第一部分是隨時可以投入戰斗的君主衛隊,約1,000人;第二部分是由中小貴族和富裕農民組成的禁軍,約3,000人;第三部分是由自由農民組成的義勇軍騎兵隊約3,000—4,000人;第四部分是以一般的農民為主體組成的輕騎兵,約30,000人;最后一部分是由貧苦農民組成的步兵隊,約10,000—20,000人。他大力鍛造和購置武器。除組織軍隊外,斯特凡在邊境和國內重要關口修復和新建了許多城堡,如把南部邊界的基利亞堡擴建為沿多瑙河支流兩岸的兩個城堡;加固南部邊界的白堡和北部邊界的霍亭堡;在東部邊界德涅斯特河岸興建了索羅卡和奧爾海伊堡等。
斯特凡在加強國防力量的同時,十分注意消滅阿隆的勢力以除去對他的政權的威脅。1461年他進兵討伐從波蘭逃亡到特蘭西瓦尼亞塞凱伊人地區的阿隆,雖未消滅阿隆,卻乘機掠取大批財物。阿隆轉而求助于匈牙利國王馬特伊·科爾溫(1458—1490在位)以圖推翻斯特凡。斯特凡又于1462年和1465年兩度起兵進擊特蘭西瓦尼亞。1465年,斯特凡以突然襲擊的方式占領土耳其和匈牙利都想奪取的軍事要塞基利亞。占領基利亞后,他一方面加固城防,同時為消除土耳其蘇丹的憤怒,將歲貢從2,000枚金幣增加到3,000枚。斯特凡還支持特蘭西瓦尼亞一些大貴族反對匈牙利國王,引起了匈牙利國王的憤怒。
馬特伊·科爾溫決心掃除斯特凡,以新的人選代替他,于1467年11—12月間集結了一支規模較大的軍隊,越過喀爾巴阡山,數戰皆捷,連克特洛圖什、羅曼和巴伊亞等重鎮,占領摩爾多瓦大片領土。在勝利面前,科爾溫驕傲自滿,放松警惕,軍紀松弛,隊伍渙散。斯特凡乘其驕弛之時,集結起一支精銳的部隊,于1467年12月15日夜,在巴伊亞鎮,采用突然襲擊和火攻的方式,一舉擊潰匈牙利軍隊,迫使受傷的科爾溫倉惶逃回本國。1469年,在斯特凡指使下,一些貴族假裝對斯特凡的統治不滿,去信騙取阿隆回國,將其殺害。
斯特凡在與匈牙利國王互相侵襲的同時,企圖推翻蒙得尼亞軟弱而且親土耳其的君主,樹立忠實于他的人。從1470年至1483年,斯特凡屢次對蒙得尼亞用兵,引起土耳其的干涉。斯特凡非但沒有使蒙得尼亞屈服,反而削弱了自己的力量。1484年,斯特凡將基利亞和白堡丟失給土耳其后,國內外貿易受到很大影響,力量衰減,已無力繼續干預蒙得尼亞事務,因而不得不改而實行防御政策,加強了與蒙得尼亞毗鄰地區的守衛。
摩爾多瓦與蒙得尼亞,以及摩爾多瓦與匈牙利的互相攻伐,基本上屬于封建君主擴張勢力的戰爭。它在相當程度上影響了喀爾巴阡山地區各個國家的團結,客觀上有利于土耳其勢力的推進。
懂得多種外語的土耳其蘇丹穆罕默德二世是一個虛榮心很強的皇帝,他以亞歷山大、馬其頓和凱撒作為自己的楷模,致力于帝國的擴張。1453年他占領君士坦丁堡后,便注目于多瑙河。他說:“只要羅馬尼亞人還掌管著基利亞和白堡,而匈牙利人掌管著貝爾格萊德,我們就不能制勝基督教徒?!?462年,穆罕默德派艦隊進攻基利亞失敗后,于1474年秋派遣魯米利亞的總督蘇里曼帕莎率領十二萬人進攻摩爾多瓦,企圖征服斯特凡這個“膽大妄為”的“君主”。
斯特凡當時只能集結四萬人迎敵,其中大部分士兵是缺乏訓練、剛剛放下犁杖的農民。他審時度勢,覺得不可力敵,只能智取。他采取堅壁清野的辦法,避開敵人的銳氣,誘使他們長驅直進,使他們在漫長而荒涼的道路上忍饑挨餓,疲憊不堪。然后,斯特凡在土耳其進軍的道路上選擇了一個有利的地形——瓦斯盧伊沼澤,準備決戰。瓦斯盧伊沼澤在瓦斯盧伊城南,地當拉科瓦河與伯爾拉德河匯合之處。沼澤兩岸只有一座高橋(所以這次戰役也稱高橋戰役)相通,是土軍必經之路。這種地形不利于土耳其慣用的大兵團作戰的方式,也不利于土耳其重甲騎兵的涉越,可是卻有利于摩爾多瓦輕騎兵的襲擊。1475年1月10日的一個大霧天,斯特凡向驕橫疲憊,又不熟悉地形的深入沼澤地的土耳其軍隊展開了總攻。斯特凡把部隊分為三隊,一隊進行正面攻擊,一隊進行側翼攻擊。在決戰時機,當進行正面攻擊的部隊死傷過重不能支持的時候,斯特凡親自率領自己掌管的部隊投入戰場,迫使土軍潰退。這時,他指揮第三隊從后邊襲擊土軍,使土軍陣容大亂,倉惶敗退,摩爾多瓦軍隊乘勝掩殺,土軍官兵溺死沼澤、塞列特河和多瑙河者不計其數。摩爾多瓦軍隊獲得全勝。一位當代的編年史家記敘這次戰爭說:“摩爾多瓦總督斯特凡統率著倉促集合起來的我們塞凱伊人、羅馬尼亞人和魯特尼亞人,勇敢地抗擊深入到他們國家腹地的土耳其人,作為他的祖國和人民的慈父,他隨時準備為他們捐軀,同他們一起經歷了三天三夜最激烈的戰斗,靠上帝的慈悲,他戰勝并全部殲滅了土耳其人。統率土耳其人的帕莎、副王和其他八名著名的總督當場就擒,被關進囚牢……多少俘虜,多少金銀,多少財寶落入勝利者之手,任何人都可想而知?!蓖炼涮K丹也不得不承認,他們從來也沒有遭到過這樣的慘敗。斯特凡正是因為這次勝利而揚名于歐洲,彪炳于史冊。
這次勝利后,斯特凡于1475年1月25日致信歐洲各國宮廷,說:“……我提劍在手,靠我們萬能上帝的佑助,迎擊基督教社會的敵人,戰勝了他們并將他們踩在腳下。”信中說,土耳其蘇丹將要報復,希望歐洲各國給予援助。歐洲各國君主和教皇贊揚斯特凡的功績,但除1475年7月與匈牙利簽定一個互相援助的條約外,沒有人給予實際的人力物力支持。使斯特凡在未來的戰場上基本上處于孤立無援的境地。
1476年,穆罕默德二世親率二十萬大軍,并命令蒙得尼亞和韃靼人配合,進討摩爾多瓦。斯特凡在尼亞姆茨地區的白谷(因此此役也稱白谷戰役)以東的當時名為戰地村的地方與土軍激戰,因寡不敵眾而失敗。土軍一路劫掠,占領首都蘇憐瓦,并放火將該城燒毀。后來,由于瘟疫流行,土軍損失較大,加上斯特凡組織的軍隊和匈牙利援軍的共同襲擊,土軍被迫撤離摩爾多瓦。
這以后,波蘭和匈牙利等國先后與土耳其簽訂和約,國際形勢對摩爾多瓦抗擊土耳其侵略十分不利,土耳其蘇丹于1484年又派重兵進攻摩爾多瓦,其主要目的是占領摩爾多瓦的軍事重鎮和貿易咽喉基利亞和白堡?;麃喓桶妆さ氖剀娫诔彼愕耐淋姷膰媲埃@惶失措,只堅守幾天就投降。斯特凡忍辱屈節,舉行效忠儀式表示臣服,向波蘭求援以收復失地。波蘭國王由于害怕土耳其的勢力,對摩爾多瓦坐視不救。當時的歐洲各國把王室聯姻作為一種壯大勢力的重要手段。斯特凡此時也與特蘭西瓦尼亞宮室聯姻,另外把女兒埃列娜嫁給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的兒子以取得俄國人的支持。但當時莫斯科公國,南為韃靼人所擾,西為波蘭人制肘,況且遠離黑海、高加索和東南歐,無力南顧。
土耳其仍不斷進攻摩爾多瓦,兩軍互有勝負。摩爾多瓦人少財乏,無力支持長期的戰爭。斯特凡痛苦地認識到,如不與土耳其媾和,國家便不會有和平和安寧,于是在1489年被迫與土耳其簽訂和約,從1492年起再度向土耳其蘇丹交納歲貢,數額為4,000金幣。
斯特凡受辱于波蘭國王,懷恨在心,因此轉而求助匈牙利。科爾溫為了撫慰失地于土耳其的斯特凡,贈給摩爾多瓦兩個市鎮。因此,斯特凡后來一直與匈牙利保持友好關系,但是卻在等待著向波蘭報復的機會。1497年波蘭國王約翰·阿爾伯爾特出兵圍困蘇憐瓦,妄圖把他的兄弟西吉斯孟推上摩爾多瓦大公的寶座。斯特凡截斷波軍糧道,迫其講和退軍。但斯特凡卻在其退卻途中于科斯明森林予以偷襲,大敗波軍。第二年夏天,斯特凡領兵侵入波蘭境內,進抵克拉科夫附近,劫掠和燒毀許多城鎮,掠奪大批財物和人口,并將人口作為奴隸。
1504年7月2日,斯特凡去世。他在位四十七年,一生共經歷大小戰役三十六次。在許多次戰役中能身先士卒,以少勝多,出奇制勝,是一位勇敢而有謀略的君主。他作為一個小國的君主,面對當時處于興盛時期的土耳其的侵略,臨危不懼,進行了英勇而頑強的抵抗。他的行動代表了民族和人民的利益。雖然由于力量懸殊而最后失敗,被迫稱臣納貢,但他1475年反土戰爭勝利的光輝以及貫穿于他一生的維護國家生存,爭取民族獨立的精神,對后來的羅馬尼亞人民一直是一種巨大的鼓舞力量。
本文由謀略學網整理發布,若轉載本篇文章,請保留本文出處與鏈接。
轉載請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mouluexue.com/renwuzhi/2020051723.html
上一篇:斯坦利生平簡介,斯坦利歷史評價,斯坦利怎么死的?
下一篇:施韋澤生平簡介,施韋澤歷史評價,施韋澤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