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克阿瑟生平簡介,麥克阿瑟歷史評價,麥克阿瑟怎么死的?
道格拉斯·麥克阿瑟(DouglasMacArthur,1880—1964),美國陸軍五星上將,前盟國駐日本占領軍總司令。
麥克阿瑟出身于幾代前美國的蘇格蘭世家。他和富蘭克林·D·羅斯福、溫斯頓·S·丘吉爾是遠親。他父親的曾外祖母薩拉·貝爾契,是他們三人的共同祖先。他的父親小阿瑟·麥克阿瑟,在美國內戰中建立過功勛,后來參加1898年美西戰爭,歷任馬尼拉總督、菲律賓軍事總督,鎮壓過菲律賓的阿金納爾多起義。母親瑪麗·平克奈·哈代,是個棉花商的女兒。道格拉斯是他們的第三子,1880年出生于阿肯色州小石城道奇堡軍營。
道格拉斯·麥克阿瑟自幼隨父母在軍中長大,1899年入西點陸軍軍官學校。1903年他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績畢業,取得少尉軍銜,被分配到當時升遷最快的工兵部隊,并隨第三工兵營開赴菲律賓。
1905年10月,麥克阿瑟曾隨父周游遠東,搜集美軍所需要的情報。1907年秋,他被調到華盛頓高級工兵學校進修一年,同年12月,兼任西奧多·羅斯福總統的副官。麥克阿瑟在此期間沉溺于官場社交及個人私生活,引起頂頭上司不滿,被貶到堪薩斯州李文沃思堡去當連長。他每天帶隊行軍25英里,訓練士兵騎馬、使用炸藥和架橋的本領,使他的連隊在23個連中從末位躍居首席,第一次顯露出指揮官的才能。1911年他升任上尉。1912年他父親去世,父親的同事陸軍參謀長伍德少將把他調到華盛頓總參謀部任職。
1914年春,美國準備入侵墨西哥,首先用海軍占領了維拉克魯斯。麥克阿瑟受命進行偵察,了解當地交通運輸情況,在返回時與墨西哥武裝人員交了火。麥克阿瑟回到總參謀部后,于1915年底被擢升為少校,1916年被任命為陸軍部長貝克的軍事助理,負責聯絡報界。
美國參戰后,從26個州的國民警衛隊中抽調官兵組成了第四十二師。麥克阿瑟成為這個師的參謀長,升任上校。他說這個師來自全國各地,就象一條橫跨長空的彩虹一樣。因而第四十二師又被稱為“彩虹師”。自此之后,麥克阿瑟改任步兵軍官。
麥克阿瑟的政治手腕在這一時期初露鋒芒?!安屎鐜煛庇?917年10月抵達法國。上級決定讓該師充當其它部隊的補充隊伍。麥克阿瑟致電國內,鼓動組成該師的各州國會議員起來要求保持該師的完整。他取得了成功,也從此與總司令潘興手下的參謀人員結怨,其中就有后來的五星上將喬治·C·馬歇爾。
第一次大戰西線戰場的主要戰斗形式是塹壕戰,雙方各聚集百萬以上重兵,在從英吉利海峽直到瑞士邊境綿延750公里的戰線上筑壕對峙。1918年2月,麥克阿瑟隨同法軍進行夜襲,俘虜大批德軍官兵,為此獲得了法國作戰十字章和美國的銀星章。同年3月,又因“沉著鎮靜和勇敢出眾”獲軍功十字章。6月間,被提升為準將。7月,德軍在香巴尼前線發動孤注一擲的進攻,企圖一舉占領巴黎。麥克阿瑟參加了這次戰役,并且試用了一些新的戰術。如主動撤離一道塹壕,誘敵進占,然后以重炮猛轟壕,殺傷大量敵軍;或以兩、三人為一組,偷偷逼近敵軍的炮位,用刺刀和手榴彈進行白刃戰。在此期間,麥克阿瑟接任彩虹師所屬第八十四旅旅長之職,并指揮該旅在繆斯河前線攻下夏蒂朗山。
1918年10月,麥克阿瑟任彩虹師代師長,并被提名為少將。但11月交戰雙方締結了停戰協定,這樣就凍結了一切提升。他以臨時準將、八十四旅旅長的身份結束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經歷,于1919年4月率部回國。
年僅39歲的麥克阿瑟躊躇滿志,回到了美國?!安屎鐜煛睆蛦T解散。當時西點軍校處于混亂狀態,陸軍參謀長佩頓·C·馬許指派麥克阿瑟去西點當校長,整頓學校。1919年6月,麥克阿瑟接任西點校長。他整頓紀律,增加學校的課程,推進現代武器和戰爭的學習、演練。也因此而同軍界上層的保守勢力發生了矛盾。西點校長每任4年。麥克阿瑟任期未滿,于1922年6月被調離西點,并在同年年底就任菲律賓馬尼拉軍區司令,后為菲律賓偵察巡邏旅旅長。1925年1月,麥克阿瑟被提升為少將,調回國內任第三軍軍長(軍部設在巴爾的摩)。
1927年秋,麥克阿瑟擔任美國奧林匹克委員會主席,率隊參加了1928年的阿姆斯特丹奧運會。1928年夏,他第四次到達菲律賓,就任駐菲部隊總司令。麥克阿瑟一度希望當菲律賓總督,但未如愿。1930年9月19日,麥克阿瑟被任命為美國陸軍參謀長,這是美國陸軍中的最高職務,臨時軍階為上將。
1932年,美國處于嚴重的經濟危機之中。五月間,一批復員軍人及家屬到華盛頓,筑棚而居,進行示威,要求發給津貼。人數越聚越多。7月28日,胡佛總統指令趕走這些人。麥克阿瑟指揮軍隊,用刺刀,催淚彈血腥鎮壓了這次示威。7歲的男孩被刺刀挑穿了大腿,甚至襁褓中的嬰兒也未能幸免。就連富蘭克林·羅斯福在評論這一事件時也說:麥克阿瑟“是國內兩個最危險的人之一(另一個是反動分子休伊·朗)。”他親口對麥克阿瑟說:“道格拉斯,你是我國最優秀的將軍,但卻是最糟糕的政治家。”
1933年羅斯福上臺后,麥克阿瑟繼續擔任陸軍參謀長。日后的歐洲盟軍最高統帥、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當上了他的少校助理,在他屬下任職7年之久。麥克阿瑟對“新政”的一個貢獻,是組織安排了275,000名青年去從事水利工作。1935年,他卸任參謀長,軍階恢復為少將,被派往馬尼拉擔任菲律賓自治政府總統奎松的軍事顧問。1936年8月,他被奎松授以菲律賓元帥銜。
1937年底,麥克阿瑟從美軍退休,繼續留在菲律賓當顧問。當時正值日本帝國主義在中國瘋狂侵略擴張之際,麥克阿瑟多次呼吁加強菲律賓戰備。由于美國國內的孤立主義盛行,麥克阿瑟的呼吁沒有產生多大反響。菲律賓總統奎松害怕積極備戰會刺激日本,因而在很長時間里,菲律賓的防務十分空虛。美國在1922年制訂了一個日美開戰時防衛菲律賓的“桔色”計劃,其要點是:戰爭爆發后,美軍將撤至科里吉多要塞,堅持6個月,以待援軍。這一計劃以后幾經修改,但并無根本性改變。
1941年6月,美國軍方采納了所謂“彩虹五號”計劃,準備一旦同軸心國開戰后,把重點放在歐洲,從根本上放棄了菲律賓的防衛。此后,羅斯??偨y采取了一些措施,征召麥克阿瑟重服現役,任美菲軍隊司令,軍階升為中將,旋為上將。但是菲律賓的實際軍備并未得到有效的加強。美國軍方的基本方針仍是在美日一旦開戰后放棄菲律賓。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空軍偷襲珍珠港成功,太平洋戰爭爆發。同一天,日空軍從臺灣起飛轟炸馬尼拉機場。主要由于麥克阿瑟的判斷錯誤和措施失當,美國在菲的35架B-17型重轟炸機中有一半停留在馬尼拉克拉克機場,全被炸毀;同時被炸毀的還有72架P-40戰斗機中的55架。麥克阿瑟的空軍實力片刻間便被摧垮。日本海、陸軍隨即向菲律賓大舉進犯。麥克阿瑟曾想依靠潛艇攻擊日艦隊,并由陸軍在灘頭頂住日軍進攻,均未成功,只得恢復采用“桔色”計劃,自己也在12月下旬撤抵科里吉多。
日軍在菲律賓各島長驅直入,美菲軍隊的敗局已定。美國政府為了免遭主將落入敵手的屈辱和保存反攻力量,命令麥克阿瑟前往澳大利亞,改任西南太平洋戰區司令,麥克阿瑟于3月11日乘坐魚雷艇經過35小時海程后,改乘飛機抵達澳洲。他抵澳后發誓說:“我一定要回去。”
1942年5月和6月,日、美海軍進行了珊瑚海大戰和中途島戰役。日軍失敗,元氣大傷。盟軍在整個太平洋的作戰態勢從被動轉向主動。1942年的下半年,太平洋上的戰事主要集中在瓜達爾卡納爾島的爭奪戰上。這場戰斗美國方面是由尼米茲指揮的。麥克阿瑟在此期間的任務是從陸路阻止日軍奪取新幾內亞的莫爾茲比港,以保證美、澳補給線暢通。7月間,日軍攻占通往莫爾茲比的戰略據點邦那。在以后6個月中,麥克阿瑟率的美、澳盟軍和日軍在巴布亞、新幾內亞的叢林中進行戰斗。從1943年春開始,美、澳盟軍一路沿所羅門群島北上,一路從新幾內亞西進,在這一地區鏖戰整整1年,取得了勝利。
早在1943年春,一些共和黨政客就有意讓他充當1944年大選的總統候選人。到了1944年春,麥克阿瑟的名字進入了一些州的預選,但是獲票不多。麥克阿瑟故發表公開聲明,表示無意參加競選。
在太平洋戰場上,麥克阿瑟渴望早日打回菲律賓。但海軍上將尼米茲認為,菲律賓有日本重兵防守,應該越過呂宋,在棉蘭老取得空軍基地之后,就進攻臺灣和中國東南沿海,進而打擊日本本土,這樣會縮短戰爭進程。兩將爭論不休。7月26日,羅斯??偨y在珍珠港召開軍事會議,經過激烈爭論,原則上同意麥克阿瑟率部先進攻菲律賓。10月20日,麥克阿瑟進攻菲律賓萊特島成功。在隨之而來的萊特灣大海戰中,美國海軍以1比8的艦只噸位損失,大勝日本海軍。到了1945年2月,美軍在菲律賓民抗軍的配合下,攻進馬尼拉,呂宋的日軍繼續在群山之中頑抗,直到1945年9月上旬才全部投降。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向盟國投降。同日,杜魯門總統任命麥克阿瑟為駐日盟軍最高統帥。9月2日,在美艦“密蘇里”號舉行的受降儀式上,日本代表先在降書上簽字投降,接著,麥克阿瑟代表盟軍簽字受降。中、美、蘇、英等國代表也相繼簽了字。第二次世界大戰宣告結束。
美國在戰后初期的對日政策,概括起來,主要是:消滅軍國主義。可以說,在初期,為防止日本國內民主運動的進一步發展,把日本穩定在資本主義體制之內,提出了日本非軍事化和西方式民主化的措施;后來,隨著冷戰的加劇以及中國革命的勝利,美國決定使日本走上從屬于美國的軌道,扶植它,使之成為美國在遠東遏制蘇聯、中國的一個重要棋子。麥克阿瑟忠實地代表了美國大壟斷資產階級在日本的利益,他在占領初期,懾于人民斗爭,也宣布并進行了農地改革,修改憲法和解散財閥等工作。
1950年,麥克阿瑟70歲。這一年,爆發了朝鮮戰爭,這場戰爭最終埋葬了麥克阿瑟的軍事生涯和徹底斷送了他的政治前程。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后,朝鮮人民軍奮起反攻,直搗漢城,揮師南下。南朝鮮軍隊節節敗退,潰不成軍。美國操縱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了武裝干涉朝鮮的決議。麥克阿瑟先后被任命為遠東美軍總司令和朝鮮“聯合國軍”總司令,指揮美國和一些其他國家的軍隊作戰。結果美國第八集團軍所屬第二十四師全軍覆沒,師長迪安被俘,該集團軍余部固守朝鮮半島南端待援。
7月27日,杜魯門總統下令派遣第七艦隊巡邏臺灣海峽,并指示麥克阿瑟“擊退任何對臺、澎的進攻”,企圖進一步霸占我國領土臺灣。麥克阿瑟在7月31日飛抵臺灣與蔣介石會晤,商談有關美蔣“軍事合作”事宜。麥克阿瑟在預定于8月28日向國外戰爭退伍軍人協會發表的演說中,準備聲明臺灣是“不沉的航空母艦——補給艦”,是美國在太平洋上最重要的戰略據點,批評美國對外政策的制訂者根本不懂遠東事務。麥克阿瑟在這一準備發表的演說和臺灣之行講話中的論調,暴露了美國企圖霸占臺灣的真正目的,——以臺灣為據點的軍事侵略政策,與美國官方從全球戰略出發公開表示的態度不一致,使杜魯門等人很不滿。杜魯門一度曾考慮解除麥克阿瑟的軍事指揮職務。麥克阿瑟被迫撤消了預定發表的演說。
這時南朝鮮的戰況愈來愈不利于美國。麥克阿瑟籌劃在朝鮮半島中段進行兩棲登陸作戰,以夾擊南下的朝鮮人民軍。9月15日,麥克阿瑟聚集7萬地面部隊,組成第十軍,實施仁川登陸,切斷了朝鮮人民軍的補給和退路,使軍事形勢一時發生很大變化。美國政府于10月7日操縱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宣稱聯合國在朝鮮的目標是建立一個“統一、獨立和民主的政府”,給所謂“聯合國軍”進攻整個朝鮮北部打開了綠燈。
此后,美國政府曾向麥克阿瑟發布一些命令,要他注意不要做出刺激中國、造成中國軍隊介入的事情(如進軍鴨綠江邊,轟炸中國東北等)。但這些命令有時限制較嚴,有時較寬,甚至互相矛盾。麥克阿瑟本人認定中國不會參戰,要求放手打到鴨綠江邊,甚至進入中國境內“窮追”。1950年10月14日,杜魯門總統召麥克阿瑟到太平洋上威克島進行商談。這次會晤談到了朝鮮前景,對日和約,太平洋安全體系等問題。后麥克阿瑟向杜魯門表示:中國不會參戰,能過鴨綠江的中國部隊不過5、6萬人。威克島會晤后,麥克阿瑟指揮“聯合國軍”全力北進。甚至在與中國人民志愿軍遭遇后,他仍不信中國會出兵參戰。11月24日,麥克阿瑟大言不慚,說要讓士兵們都回家去過圣誕節。次日,他才發現他的部隊已被中國人民志愿軍重兵從中楔入,劈成兩半,即將處于包圍之中。這才倉惶后撤,退到三八線、臨津江一線。
這時,麥克阿瑟和華盛頓的決策者的矛盾再次爆發。杜魯門和艾奇遜等人認為:美蘇冷戰的戰略重點在歐洲,應避免在亞洲深陷泥淖,在朝鮮既然打不贏就只好妥協解決。麥克阿瑟則認為應在亞洲“跟共產黨攤牌”,狂妄地主張在朝鮮使用蔣介石部隊,轟炸中國,封鎖中國海岸,把中國人民志愿軍推回鴨綠江以北。他一再通過報界,議員對總統、國務院和參謀長聯席會議進行攻擊,終于使杜魯門下決心將他撤職。1951年4月11日,杜魯門以麥克阿瑟“未能全力支持美國和聯合國的政策”為由,解除了他在遠東地區所任的全部職務,由李奇微繼任。
1951年4月16日,麥克阿瑟離開日本回國,他在華盛頓向國會兩院發表了演說,主張對中國實施經濟封鎖,使中國人民志愿軍無法利用鴨綠江北岸為基地,用空軍偵察中國海岸和東北地區,放手讓蔣介石反攻大陸等等。國會對他的解職進行了聽證調查。兩黨之爭介入其中,鼓噪一時,最后不了了之。1952年,麥克阿瑟曾想獲得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的提名,未能成功。此后他退出政治生活,當了雷明頓·蘭德打字機公司的董事長,郁郁終老一生,于1964年4月3日在久病后去世。
本文由謀略學網整理發布,若轉載本篇文章,請保留本文出處與鏈接。
轉載請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mouluexue.com/renwuzhi/2020051819.html
上一篇:麥克唐納生平簡介,麥克唐納歷史評價,麥克唐納怎么死的?
下一篇:麥哲倫生平簡介,麥哲倫歷史評價,麥哲倫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