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宗孛兒只斤圖帖睦爾
兩都之戰 鹿死誰手
圖帖睦爾生于大德八年 (1304) 正月,是元武宗海山的次子。在父親海山和叔父愛育黎拔力八達當政期間,圖帖睦爾度過了童年時光。此時他天真無憂,聰明可愛,閑暇時誦習漢文經典,長進很快。誰知好景不長,叔父一死,厄運一再降臨他頭上。英宗即位,對堂弟圖帖睦爾心懷恐懼,命他出居海南,遠離宮廷是非之地。泰定帝上臺后,念及兄弟之情,在1324年將圖帖睦爾召回京城,封他為懷王。事隔不久,泰定帝對年少氣盛的圖帖睦爾放心不下,恐有不測,于是下令將他遷居建康(今南京)。1328年三月,泰定帝病危,中書左丞相倒剌沙等人見勢不妙,匆忙將圖帖睦爾遷往江陵 (今湖北江陵縣),以防止他起來爭奪皇位。此時,歷經磨難的圖帖睦爾已長到25歲,年輕時期的遭遇早就在他心靈深處埋下復仇的火種。
致和元年(1328)七月,泰定帝病逝于上都 (今內蒙古正藍旗),一時風云突變。身在上都的中書左丞相倒剌沙聯合蒙古宗室諸王,如遼王脫脫、梁王王禪等人,欲立泰定帝的兒子在上都為帝; 留守京城大都 (今北京) 的僉樞密院事燕鐵木兒也緊急行動,與西安王阿剌忒納失里密謀策劃,擁立武宗的兒子登位,由此揭開了兩都皇位爭奪戰的序幕。
八月四日清晨,京城各署官員匯集興圣宮,討論國事,燕鐵木兒率17名近衛親兵,攜帶兵器,闖入宮中,向眾人嚴厲宣布:“祖宗正統應當歸屬武宗之子,敢有不順從者斬!”說完,燕鐵木兒親手將中書平章政事烏伯都刺和伯顏察兒二人捆了起來,又下令衛兵逮捕了中書左丞朵朵、參知政事王士熙,參議中書省事脫脫、吳秉道等人,統統把他們投入監獄。政變密而不漏,一舉成功。當天,燕鐵木兒派人急驅江陵迎接圖帖睦爾。與此同時,燕鐵木兒與西安王等人封閉了府庫,臨時任命了一批官員,又調兵遣將,鎮守通向大都的各路關隘,做好了大戰前的一切準備。幾天后,河南行省平章政事伯顏突然接到燕鐵木兒密諭,讓伯顏整裝待發,一俟圖帖睦爾到達河南境內,立即率兵扈從北上。伯顏原為武宗親信,極力贊成圖帖睦爾登位,所以得知燕鐵木兒的意圖后,立即采取行動,派5000名勇士南下迎接圖帖睦爾。八月底,圖帖睦爾一行順利抵達京城。此時上都軍隊已開始進逼大都防線,內戰爆發。
九月初,燕鐵木兒率諸王、大臣勸請圖帖睦爾早日登極,以安定天下。面對垂手可得的皇位,圖帖睦爾憂多于喜,雖說自己得到燕鐵木兒等人的全力扶持,然而,此時倒剌沙在上都聯合諸王,聚集重兵,步步逼近京城,勝負難測,一些地方官員對他懷有貳心, 早有違命之舉。 另外, 圖帖睦爾不能不考慮到, 自己的異母兄周王和世自仁宗時拒命逃到阿爾泰山一帶,十幾年里,在察合臺后王的支持下,匯集了相當強的兵力。他這樣匆忙即位, 一旦和世起兵反對, 恐怕難逃殺身之禍。 想到這些, 圖帖睦爾一時拿不定主意。燕鐵木兒見他猶豫不決,急忙勸說道:
“在這人心向背的關鍵時刻,容不得多想,一旦喪失良機,后悔莫及”。
聽了這番話,圖帖睦爾心生一計。在這場皇位爭奪戰中,只要能穩住長兄和世,憑著自己擁有中原和江南地區,掌握雄厚的經濟和軍事實力,不愁沒有取勝的把握,在以后幾天里,圖帖睦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先是重賞諸王、大臣,爭得廣泛支持,爾后處死和流放了身在獄中的倒剌沙同黨,免除了后顧之憂,接著派兵增援各路防線,迎擊上都軍。九月十三日,圖帖睦爾在大明殿宣布登極。在即位詔書中,圖帖睦爾對尸骨未寒的泰定帝大加鞭撻,斥責他與奸臣為伍,篡奪皇位,使英宗蒙冤而死,以此發泄久積心中的憤懣,又歷數倒剌沙及其同黨的罪狀,并一再聲稱自己是迫不得已,出于 “王位不可久虛,天下不能無主”的考慮才聽從了諸王、大臣們的勸請,登上王位,一俟長兄到來。 立即讓位。 圖帖睦爾這一計謀可以說無懈可擊, 既穩定了京城政局, 又使和世看不出任何破綻。
倒剌沙聞知大都事變,急忙與右丞相塔失鐵木兒、脫脫、王禪密謀,擁立泰定帝幼子阿剌吉八為帝,改元天順。這樣一來,上都與大都二皇并立,蒙古宗王大臣各擁一帝,皇位之爭進入高潮。在以后的一個多月里,上都軍向居庸關、古北口 (今北京密云縣東北) 等軍事重鎮發起猛烈進攻,正當燕鐵木兒率兵迎戰之時,遼東諸王朵羅臺又起兵支援上都軍,率兵進逼通州(今北京通縣),直趨大都。京城兩面受敵,圖帖睦爾大驚失色,好在燕鐵木兒及時領兵回防,擊潰遼東軍。上都軍雖遭挫折,但主力尚存,這時,陜西行省也起兵響應上都,反對圖帖睦爾,兵分三路東進,形勢十分嚴竣。十月初,倒刺沙糾集所有兵力,打算與大都軍決一死戰,沒想到正在上都軍全力南下,上都空虛之際,燕鐵木兒的叔父不花帖木兒率領東北地區的蒙古軍乘機包圍了上都。十月十四日,坐鎮上都的倒剌沙見大勢已去,只得手捧皇帝寶璽投降。南下的上都軍不戰自潰,東進陜西軍隊也很快瓦解。接著,圖帖睦爾處死倒剌沙、王禪等人,歷時兩個多月的兩都皇位爭奪戰以圖帖睦爾的勝利告終。
弒兄復位 崇文尊儒
圖帖睦爾大功告成,著實高興了幾日,但一想起往事,他又開始憂心忡忡了。當初圖帖睦爾即位時,正值大敵當前,為了爭得身在漠北,重兵在握的長兄和世的支持,牽制和威懾上都軍隊,他沒有獨占皇帝寶座,而是一再聲稱之所以登位,是出于穩定局勢的考慮, 等和世南返京城, 自己立即讓位與他。 當時說來, 這是明智之舉。 而今要將勝利果實恭手相讓,實在不情愿。但是違背諾言,明著與長兄相爭,遭人非議不說,也不一定穩操勝券,想到這些,圖帖睦爾愁上眉頭。燕鐵木兒深知皇帝的心病所在,再次為他出謀劃策,倆人制定出一套周密的行動計劃,使圖帖睦爾堅定了鞏固皇位的信心。
天歷元年(1328)十一月,圖帖睦爾派遣使節北赴和世駐地,邀和世啟程南下,到京城即位。 十二月, 圖帖睦爾又派治書侍御史撒迪等人前往, 告知和世說, 他本人已經遜位, 勸請和世早日登極。 和世對弟弟的勸請信以為真, 遂于次年正月于和林(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哈爾和林)之北即皇位,稱為明宗。二月二十一日,撒迪返回大都稟告,和世已即皇位。三月,燕鐵木兒攜帶皇帝寶璽北上迎接,暗自察看和世動向。明宗接到皇帝寶璽后,非常高興,加封燕鐵木兒為太師,仍命他擔任中書右丞相。隨即遣使去大都,冊封圖帖睦爾為皇太子,與此同時,明宗提拔不少親信大臣進入各級官署。這使圖帖睦爾和燕鐵木兒二人深懷恐懼,加緊了行動步伐。五月,圖帖睦爾從大都出發,親迎明宗。八月二日,兄弟二人在王忽察都 (今河北張北北部) 相逢。明宗異常欣喜,特在行帳設宴款待皇太子和諸王、大臣。而在這喜慶煙幕的背后,一場密謀蹀血計劃正在悄悄進行。幾天后,突然傳出明宗“暴崩”的消息,諸王、大臣無不驚駭,他們萬萬沒有想到,正是遜位與兄的圖帖睦爾與燕鐵木兒合謀,伺機毒死了明宗。
明宗一死,圖帖睦爾帶著皇帝寶印,在燕鐵木兒護衛下匆忙南返,一路上行止詭秘。八月十五日,圖帖睦爾在上都宣布重新登位。
文宗圖帖睦爾自幼受儒學熏陶,在他當政期間,最大的建樹莫過于崇文尊儒,大興文治。為了在蒙古、色目人中倡導漢文化,明鑒漢族王朝的治亂得失,天歷二年(1329)二月,文宗下令在京城建立奎章閣學士院,讓精通漢文化的翰林學士承旨忽都魯都兒迷失和趙世延擔任奎章閣大學士,專設授經郎二員,給近侍大臣和貴戚的子孫講授經學。奎章閣的設立,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聚集人才,傳播漢文化的作用。奎章閣建立不久,文宗又命翰林國史院與奎章閣學士院搜集元代歷朝資料,仿照唐、宋會要體例,編纂政書《經世大典》,不少蒙、漢文人參加了編寫。1331年5月,《經世大典》撰成,共880卷,它成為文宗推行 “漢法”,崇尚文治的一個標志。
文宗在信用文臣的同時,極力主張尊孔崇儒,以爭取漢人文士的擁戴,他即位后,先后派人到曲阜祭孔,下令修葺孔廟。1330年,下詔加封孔子父母及諸弟子。文宗十分贊賞程、朱理學所倡導的綱常說教,以此作為科舉考試的官學。對那些所謂“守節”婦女,特別是夫死自盡殉葬的烈婦,他敬佩不已,每年派人四處訪求烈女節婦,予以表彰。理學的綱常倫理,在這位蒙古統治者心中扎穩了根。
圖帖睦爾不僅通漢語,而且懂詩文,這在元代封建帝王中是罕見的。他在一首詩中這樣寫道:
“穿了氁衫便著鞭,一鉤殘月柳梢邊;
二三點露滴如雨,六七個星猶在天。
犬吠竹籬人過語,雞聲茅店客驚眠;
須叟捧出扶桑日,七十二峰都在前。
詩文中可見他漢文功底之深,并非虛傳。
宰相專權 國勢日衰
圖帖睦爾心中明白,沒有燕鐵木兒的扶植,自己休想登上皇位。燕鐵木兒出身于欽察部貴族,自幼得到元武宗海山寵愛,歷掌武宗、仁宗、泰定帝三朝禁衛親兵。依靠這支親信隊伍,燕鐵木兒發動了大都政變,肅清了異黨,為圖帖睦爾奪得皇位,掃除了障礙。圖帖睦爾未達京城之前,政令皆出自燕鐵木兒之手。按照朝中禮儀,朝臣、將帥領命之后,要向皇帝叩拜。當時新君未立,所以他們在接受燕鐵木兒任命或旨令時,無所適從,燕鐵木兒則讓他們向南而拜。朝臣、將帥驚愕之余,領悟到燕鐵木兒的用意在于立圖帖睦爾為帝。在皇位虛懸的一個月里,燕鐵木兒小心慎重,晚間數遷住處,坐待天明,恐遭不測。白天調兵遣將,四處設防。他秘密從上都召回弟弟撒敦,兒子唐其勢,派二人分別鎮守居庸關和古北口兩處戰略要地。他一家在兩都之戰中大顯身手,力克勁敵,可謂為圖帖睦爾奪得皇位,效盡犬馬之勞。
文宗即位后,對這位“功高震主”的人物,自然不敢怠慢,任命他為中書右丞相,加封太平王,重賞金500兩,銀2500兩,鈔10000錠,官地500頃。“蹀血計劃”實現了文宗弒兄復位的目的,之后二人的關系更加密切。文宗鑒于燕鐵木兒輔佐自己度過一道道難關,特下詔令封他為答剌罕。答剌罕是蒙古族世襲的官號,只有對成吉思汗家族成員有救命之恩的人,才能獲得這一封號。受封者享有隨意出入宮禁、犯罪不究、免征賦稅等多種特權,因此,燕鐵木兒得到這一頭銜后,身價倍增。文宗一再賜封,仍然覺得報答不盡燕鐵木兒對自己的大恩大德。至順元年 (1330) 二月,文宗將中書左丞相伯顏改任知樞密院事,下令朝中不再設左丞相一職,讓燕鐵木兒獨專相權。五月,又傳出令旨,授予燕鐵木兒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太師、太平王、答剌罕、中書右丞相、錄軍國重事、監修國史等11個頭銜,國家的政治、經濟、軍事、法律等一切重大事務,皆聽由燕鐵木兒裁決。1331年二月,為了表示自己與燕鐵木兒的關系非同一般,文宗命人在興圣宮西南面為燕鐵木兒建居宅。更讓人吃驚的是,兩個月后,文宗下令在京城到上都的途經之地紅橋建起燕鐵木兒生祠,這年五月,文宗赴上都避暑時,親臨生祠祭典。
文宗在將生殺欲奪大權交付燕鐵木兒的過程中,他本人不知不覺地被駕空,事事受燕鐵木兒的牽制,甚至議立皇太子,也要事先征得他同意。燕鐵木兒成了事實上的當政者,文宗只不過是他的影子而已。燕鐵木兒依仗皇帝的庇護和手中的大權,毫無顧忌,靡費無度,他慷國家之慨,私宴權貴,籠絡人心。公開娶泰定帝后為夫人,納宗室之女為妃多達40人。家中嬪妃侍女成群,連他自己都認不過來。有一次,燕鐵木兒宴請大臣趙世延一家,席間,他見一漂亮女子面生,急忙詢問身邊的人,這才得知她原來是自己家里人,一時成為笑談。燕鐵木兒的威焰權勢遠遠超出了在他之前的任何一個元朝權相,以致他的兒子唐其勢揚言:“天下本我家天下”。由于以燕鐵木兒為首的欽察部貴族得勢,文宗逐漸失去原有的蒙古貴族的支持,在政治上已難以振作。
在宰相專權的同時,文宗始終擺脫不了國內戰亂的困擾。兩都之戰結束后,有些地方官員拒不接受文宗之命,紛紛起兵反抗。繼陜西行省舉事后,1328年十一月,四川行省平章政事囊加臺自封鎮西王,焚燒棧道,捕殺政府官員,另行組閣。文宗兩計并用,在發兵進剿的同時,派使臣前往招諭,表示只要囊加臺歸服朝廷,可赦免其罪。在文宗的軟硬兼施下,半年之后,囊加臺接受了文宗的招降。事后,文宗不遵守諾言,以大逆不道的罪名,將囊加臺處死。
不久,云南行省又樹起了反抗的旗幟。蒙古貴族禿堅在兩都之戰失敗后,逃回老巢云南,1329年三月,他聚集5萬大軍,準備發難。此時文宗正在策劃“弒兄復位”的陰謀,無暇他顧。1330年二月,禿堅自稱云南王,聯合萬戶伯忽阿禾等人發兵連克數州,當地土官紛紛歸服。文宗復位后,調集江浙、湖廣、河南、江西等省官軍進剿,前后動用十幾萬兵力,付出慘重代價,臨終之前,才將叛亂鎮壓下去。
至順三年(1332)八月,29歲的文宗圖帖睦爾去世,在位不足5年。繼他之后,7歲的元寧宗在位不到2月就死去,皇位落入明宗帝的長子妥歡貼睦爾之手,元朝的統治日益走向崩潰的邊緣。
1340年六月,文宗生前犯有弒兄篡位之罪敗露,當朝的元順帝下詔撤除他的廟主,將皇后也削去后號,遷往東安州(今河北安次縣西),太子燕帖古思流放高麗。圖帖睦爾做夢也沒想到,自己死后聲名狼藉不說,還禍及皇后皇子。
上一篇:文公張駿
下一篇:文宗李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