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瑪
達瑪,漢文書籍稱之為達磨,是吐蕃王朝第十一位,也是最后一位贊普,執政年代大致相當于唐文宗開成三年至唐武宗會昌二年(838——842)。他和赤熱巴金同為九世贊普定赤之子。定赤死后,他對其弟赤熱巴金登上王位心懷不滿,時刻想取而代之。但在很長時間內,赤熱巴金對他心懷戒備,并沒有委托給他重要的權力和職務。達瑪雖然長期郁郁不得志,但也無可奈何。與其弟赤熱巴金相反,達瑪從不愛學習文化,專以在戰場上廝殺,掠奪人口財物為樂事。所以他對佛教也十分反感,對以僧相缽體逋為代表的佛教上層在政治上的得勢更是疾惡如仇。于是,一批在政治上不得意的貴族便團聚在達瑪周圍,把他當成反佛教、信奉本教的世俗貴族集團的代理人。公元838年,達瑪同貴族集團首領達那金、覺饒拉隆等經過長期密謀,發動突然襲擊,以栽贓誣陷方式讓掌權的僧相缽吉逋和王后兄長藏瑪名譽掃地被迫退出政治舞臺,又乘赤熱巴金酒醉之際將其殺害,對外則謊稱赤熱巴金因急病突發而去世,從而登上贊普的寶座。
達瑪是在世俗貴族集團支持下上臺的,他們上臺后,就迫不及待地下手打擊僧侶集團。達瑪對藏民宣稱:“文成公主是母夜叉,她帶來的釋加牟尼像是夜叉神,是造成吐蕃國內災禍的原因。”公然下令要消滅佛教,以安定國民。達瑪上臺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廢除舊制,頒布新政。新政的宗旨就是要讓以他為代表的世俗貴族集團重新控制政治、經濟和軍事大權,并對佛教及佛教僧侶進行無情打擊。他不僅將大的佛寺全部焚毀,甚至連一些小佛像也不放過,最初由文成公主帶來的一枚珍貴的覺阿佛像也被砸斷一腿。繼寺院被毀以后,接下來他又掀起一場迫害僧人的高潮,他把僧侶全部驅逐出寺院,又把不滿他所做所為的大批僧侶殺害。在吐蕃的一些地區,官兵甚至發現僧人就抓就殺。迫使大批僧侶逃出吐蕃國內,流落到阿里、安多 (青海)、喀木等地。由于達瑪推行恐怖政策,整個吐蕃處于極度震蕩之中。當時吐蕃勞動人民雖然也反對僧侶集團對他們的剝削和壓迫,但仍沒有形成有組織的反抗,再加上自赤松德贊到赤熱巴金時期對佛教的宣傳,佛教教義在許多群眾心里已扎下根來。達瑪要用暴力消滅佛教,禁止人民群眾對佛教的信仰,在很大程度上傷害了吐蕃各階層人民群眾的感情,導致大多數人的不滿。再加上達瑪上臺后又不僅沒有采取減輕人民負擔的措施,反而剝削日益加重。在他當政的幾年,大自然仿佛也與之作對,地震、水災、蝗災、瘟疫連接不斷,吐蕃國內出現了人相食,死者枕籍的悲慘局面,混亂、貧困、疾病對幾百萬吐蕃人民造成巨大威脅,但達瑪等統治者仍沉浸在歌舞升平之中,整日在宮中與美女廝混。各階層對他統治的不滿日益高漲。在西康的一位叫拉隆貝吉多杰的僧人,決心除去達瑪,為民除害。他經過長期準備,終于騎著一匹用木炭涂黑的白馬,披著一件內白外黑的大衣,臉上涂著黑色油煙,悄悄混進邏些城伺機刺殺達瑪。但達瑪對面臨的危險仍無防備。842年夏天,他帶領幾位貴族和衛兵觀看唐蕃和盟碑文,拉隆貝吉多杰聞訊也趕到此,他下馬走近達瑪,假裝彎腰行禮,乘其不備,抽出寶劍將其刺死,然后躍馬渡河而去,河水將馬身上涂的黑色沖掉,他身上的風衣也被風吹開成白色反披。遠處一看,成為白人白馬。后人將拉隆貝多吉由黑人黑馬變成白人白馬說成是吐蕃社會自此由黑暗轉為光明。藏族社會至今還流傳著黑衣舞來紀念這位除惡的大俠。而達瑪卻被吐蕃人民看作暴君,后人把他的像放在大昭寺最黑暗的角落里,用帶刺刀的欄桿圍上,意味著讓這位暴君“永坐牢獄”。
達瑪生前有眾多妻子,他最寵愛的是大妃琳氏與小妃。達瑪在位時,其小妃已懷孕,大妃怕小妃生子后成為皇位繼承人,也偽裝有孕,不久,小妃生一男孩,為怕大妃謀害,白天派專人看護,晚上還在孩子周圍點上一圈蠟燭,只要人走進,燭影一動,守衛人員就立即出現。這位小孩從此取名為歐松(光護的意思)。大妃琳氏也派心腹買一乞丐小孩,稱為己生,取各永丹,并要朝廷認可立為贊普。大相結都都那反對永丹繼位,隨即為大妃心腹所殺。小妃見大妃專權,自身性命難保,就在一部分貴族支持下,保護達瑪的兒子歐松逃到山南地區另建政權,與邏些的永丹政權對立。
正值王室分裂之際,吐蕃駐守在隴西的大將論恐熱野心膨脹,也想趁機奪取政權,借討伐琳氏為名舉兵西征,很快擊敗了以宰相尚思羅為首的大軍,實際上控制了邏些一帶地區,但不久,他又發現駐扎在鄯州的節度使尚婢婢有才干,有謀略,也不愿附和和擁戴他做皇帝,就發兵十余萬,企圖一舉消滅尚婢婢。豈料尚婢婢也非等閑之輩,雖人數少,但很能作戰,雙方交戰十余年,互有勝負,最后幾乎同歸于盡。戰亂的結果造成方圓二千里杳無人煙。蒙受戰亂的人民,在呼義潮的領導下,在沙州 (今甘肅敦煌) 發動起義。唐朝在呼義潮的配合下,乘機收復了瓜、沙、伊、西、肅、甘、蘭、鄯、河、岷、廓十一州。吐蕃在中唐時期奪取的土地全部為唐收復。原先被吐蕃控制的 “渾未”、“吐谷渾”等少數民族部落也乘機脫離吐蕃,投奔唐朝。吐蕃大將尚延心舉河、渭兩州官民來降,原被吐蕃占領的維州也降唐。拉薩、山南、康 (占都) 甘孜一帶相繼爆發奴隸起義,吐蕃做為一個由不同部落組成的,存在二百余年的不鞏固的軍事、行政聯合體宣告解體,各部落分崩離析。
上一篇:赤熱巴金
下一篇:道武帝拓跋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