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帝司馬德宗
晉代奠基者司馬懿以謀略著稱于世,他的后代偏偏出了兩個白癡,一個是西晉惠帝司馬衷,另一個便是東晉安帝司馬德宗。
司馬德宗不會說話,連寒暑冷熱都不知道。就是這樣一個白癡,竟然做了22年皇帝!太元七年(382),司馬曜的淑媛陳歸女生下司馬德宗。他是長子,6歲被立為皇太子。太元二十一年 (396),他做皇帝時15歲。
一、王殷舉兵
司馬曜在世時,看到司馬道子專權,便委親信出鎮,試圖以強藩制約朝中權臣。他除委任他的內兄王恭鎮守京口外,又派聲名很大的殷仲堪鎮守長江上游重鎮——江陵(今湖北江陵)。司馬曜死后,王國寶慫恿司馬道子裁損兩鎮兵權。消息傳到京口,王恭便派使者聯絡殷仲堪,商量討伐王國寶,殷仲堪應允。隆安元年 (397),王恭上表歷數王國寶的罪狀,舉兵指向京師建康 (今江蘇南京)。
王恭兵起,王國寶慌了手腳,便上疏解職,詣闕請罪。司馬道子本是個昏闇懦弱之人,便委罪于王國寶,把他殺掉; 并派使者向王恭深謝愆失。王恭便把軍隊撤回京口。
殷仲堪雖然應允了王恭,但態度猶豫,并沒有立即發兵東下; 聽說王國寶被殺,才抗表舉兵。當先鋒楊佺期抵達巴陵(今湖南岳陽)時,他接到司馬道子請求罷兵的信,也收兵而回。
殺掉王國寶后,司馬道子又委政于他16歲的兒子司馬元顯。司馬元顯是個頗有幾分伶俐而又喜歡攬權生事的人。司馬元顯認定王恭和殷仲堪終必為患,勸他父親暗做準備。司馬道子也感到這兩方面勢力之逼,便以司馬尚之和司馬休之兄弟為腹心,并派王愉鎮守江州 (今江西九江) 作為形援。
司馬道子從豫州刺史庾楷那里割去四個郡,并由王愉督管。庾楷派人向王恭訴說,這是重新削弱方鎮力量的預兆。王恭認為很對,便又通知殷仲堪,同時聯絡正在荊楚一帶的桓玄 (桓溫的兒子) 一起舉兵。這樣,王恭、殷仲堪、桓玄和庾楷一同起兵,以王恭為盟主,定期向建康進發。
四路兵起,司馬道子不知所措,把政權全部交給司馬元顯,他天天喝酒,醉得人事不省。
王恭軍隊的主力是曾在淝水之戰中立有赫赫戰功的劉牢之北府兵。劉牢之對王恭兩次起兵很不滿意。王恭本人又以家世高貴而蔑視一切,把劉牢之當成自己的部曲來對待;而劉牢之自負其才,深感恥辱和怨恨。司馬元顯乘機派人去策反劉牢之,答應他只要能背叛王恭,就把王恭的職位授給他。
這個消息傳到王恭的耳朵里,他雖然并不相信,但為了籠絡劉牢之,便擺下宴席,當眾與劉牢之結拜為兄弟,并把精兵堅甲全部配備給劉牢之。宴后,繼續進發。誰知劉牢之早已拿定主意,路上,果然倒戈,回兵襲擊王恭。王恭毫無準備,全軍潰敗。王恭單騎逃跑,后被抓獲,押回京師斬首示眾。
王恭被殺后,劉牢之取代了王恭的職位。司馬道子用他來抵抗殷仲堪和桓玄。
殷、桓軍隊逼近京師,劉牢之把他的北府兵駐扎在新亭(在今江蘇南京南)。殷仲堪和桓玄懾于劉牢之的威名,便撤回潯陽 (今江西九江),重新結盟,這次以桓玄為盟主。
但是,這個結盟烏合而成,內部矛盾重重?;感臼莻€驕奢豪縱的紈袴子弟,被推為盟主后,更加目空一切。殷仲堪的主要將領楊佺期,是東漢名臣楊震的后裔。他自以為家世高貴,性格驕悍,而桓玄每每因他晚過江而鄙視他,楊佺期懷恨在心,秘密勸說殷仲堪襲擊桓玄。殷仲堪卻又打著自己的算盤。他疾忌楊佺期勇猛,懼怕搞垮桓玄以后,楊佺期便難于控制,因而拒不采納。
隆安三年(399)秋季,荊州發生水災。殷仲堪竭盡倉廩之儲賑濟災民,江陵財力空虛?;感藱C西上,進攻殷仲堪。
桓玄進至江陵,殷仲堪派人向楊佺期呼救。楊佺期駐扎在襄陽 (今湖北襄樊)?;貜驼f:“江陵缺乏軍糧,怎能待敵! 可到這里來,一同守襄陽?!币笾锌爸e稱:“最近已經收集儲存了許多軍糧。”楊佺期信以為真,率領騎兵和步兵共八千人,精甲耀日,來到江陵。江陵實際上沒有軍糧,只能供給楊軍喝稀粥。楊佺期大怒,連殷仲堪也不見,便出擊桓玄,結果兵敗被殺,傳首京師。
殷仲堪聽說楊軍敗滅,便帶著數百人逃向長安(今陜西西安),投奔后秦,在路上被桓玄軍抓獲,逼令自殺。
二、孫恩起義
自東漢以來,五斗米道就在會稽(今浙江紹興)、吳郡 (今江蘇蘇州)一帶傳播。道首孫泰目睹司馬道子父子的腐朽,料定晉祚將終,便通過宗教來聯絡民眾。隆安二年(398),王恭舉兵時,孫泰乘機組織暴動,因事機不密,被司馬道子父子誘斬。他的侄子孫恩逃進海島。
老百姓崇拜孫泰,把他當成神仙來敬奏,聽說他被殺,并不相信,都以為他登仙去了。他們給逃亡海島的孫恩送資財。孫恩便在海島上結起一百多人的團伙,立志報仇。
隆安三年 (399),司馬元顯為了同桓玄等抗衡,決定組織一支由他控制的軍隊,下令征發江東“免奴為客者”當兵,稱為“樂屬”。這些剛剛由奴隸提高身份成為部曲的依附農民當然不愿應征,于是引起騷動。這年十月,孫恩乘機率眾登岸,進攻會稽。鎮守會稽的是王羲之的兒子——王凝之,他也信奉天師道,既不出兵,又不設防,每天都在道室里叩頭念咒。部下請求出兵抵御,他說:“我已經請求天神,借來天兵把守各關卡要津,每處都有幾萬人,你們不必驚怕?!睂O恩攻陷會稽,殺掉王凝之。
于是,會稽、吳郡和吳興 (今江蘇吳興)等八郡一起響應,十天之內,集結成一支數十萬的起義軍。孫恩被推戴為征東將軍,起義軍將士都稱“長生人”。
自司馬德宗即位以來,東晉朝廷政令只能行于三吳 (吳郡、吳興和會稽) 一帶。孫恩起義爆發,八郡響應,東晉地方官紛紛棄城敗逃,孫恩控制了三吳,兵鋒威逼京師。畿內各縣百姓也蜂起響應。
搖搖欲墜的東晉朝廷宣布內外戒嚴,派遣謝安的兒子謝琰和劉牢之帶兵鎮壓。謝琰收復了吳興和吳郡; 劉牢之攻過錢塘江,收復了會稽。孫恩率領起義軍退回海島。
劉牢之放縱他的軍士大殺大搶,他所收復的郡縣幾乎不見人跡,一個多月以后才漸漸有歸還者。
自孫恩退回海島后,東晉朝廷依然是文恬武嬉。司馬元顯錄尚書事,人們稱司馬道子為“東錄”,司馬元顯為“西錄”。西府車騎填湊,東府清閑得卻可以門前張羅撲雀。司馬元顯所親信的都是佞諛之徒,他卻把他們看作一時英杰,或風流名士。司馬元顯越來越驕侈。當時軍旅數起,國庫虛竭,百官日廩僅有七升; 而他卻聚斂無已,富逾帝室。
東晉朝廷派謝琰鎮守會稽,謝琰曾在淝水之戰中立有戰功,資高望重,朝議以為有他鎮守會稽,便沒有東顧之憂了。但是,他既無綏撫之能,又不做武備。部下勸告他采取一些招撫措施,他都拒絕了,并且大言不慚地說: “符堅百萬大軍,尚且送死于淮南。何況孫恩敗退到海島上去了,還能出來嗎? 他如真的出海,就讓他早速就戮!”
隆安四年(400)五月,孫恩率起義軍再次登陸,進攻會稽。晉軍還沒吃飯,謝琰說:“先滅掉這些毛賊再會餐?!笨珩R出戰,結果大敗被殺。朝廷大震。
東晉朝廷又派劉牢之率軍鎮壓。劉牢之的部將劉裕,是孫恩起義國的勁敵,起義軍輾轉攻戰,屢屢失利,又退回海島。東晉朝廷加強了沿海地區的防務,起義軍被困在海島上,得不到給養。海上流行瘟疫,起義軍將士得不到治療,大部分病歿。元興元年(402) 三月,孫恩率起義軍再次登陸失敗,投水自殺,起義軍說他做 “水仙”去了,余部由他的妹夫盧循率領。
三、桓玄僭位
桓玄滅掉殷仲堪,代之鎮守江陵,更加桀驁不馴。他自以為已經擁有東晉三分之二的領土,常常表露出一種篡位野心。深感長江上游勢力之逼的司馬元顯,請計于張德順,張德順說: “桓玄剛剛奪得荊州,境內不服,正忙著安撫人心。如果乘此機會,以劉牢之為先鋒,你親率大軍繼后,便可以打敗桓玄,取回江陵?!庇谑?,司馬元顯一面派人到京口去聯絡劉牢之,一面大治水軍。元興元年(402)正月,東晉朝廷以皇帝司馬德宗的名義,發表詔書,數列桓玄的罪狀,任命司馬元顯為大都督,劉牢之為先鋒,司馬尚之為后部,組織起征討軍。
消息傳到荊州,桓玄大吃一驚,趕忙囤積糧食,修筑城池,做固守江陵的準備,他的長史卞范之卻不以為然,說:“你自從滅掉殷仲堪以來,威名震于遠近。司馬元顯是個乳臭未干的毛孩子,劉牢之自倒戈殺掉王恭以來,很被人瞧不起。你如統率大軍進攻建康,士崩之勢便翹足可待。為什么反而要引敵入境,自取窘困呢?”桓玄一聽,主意不錯,便讓他的哥哥桓偉留守江陵; 他則向四面八方發出檄文,數列司馬元顯的罪狀,舉兵東下。
桓玄的檄文傳到京師,司馬元顯也吃了一驚。但是,火是自己點起來的,只好硬著頭皮抵抗一陣子。二月,東晉朝廷設宴,抬出司馬德宗來為他餞行。但是,司馬元顯被江陵兵勢懾住,雖然下了船卻遲遲不敢進發。
桓玄離開江陵,一路上也在擔心著仗打不好,盤算著西還之計。過了潯陽,東晉官兵的人影也沒遇見,膽子便壯了起來。姑熟 (今安徽當涂) 首戰,竟然把司馬尚之打得大敗,并且把他抓獲斬首,算是首戰告捷了。
劉牢之平素十分厭惡司馬元顯。他自受任先鋒以來,一直打著自己的算盤。他時而擔心一旦滅掉桓玄,司馬元顯便會更加驕橫; 時而懼怕自己的功名太大。不為司馬元顯所容; 時而又劃量著先用桓玄之手除掉了司馬元顯,然后再憑著自己的材武和所擁有的強兵,除掉桓玄,取其職位而代之。在司馬德宗親臨的餞宴上,他又被安排在極不顯耀的位子上。因此當桓玄和司馬尚之開戰時,他一直按兵不動。
劉牢之這種心境被桓玄猜到了,便派劉牢之的舅舅何穆做說客,去拉劉牢之。何穆來到營中,對劉牢之說:“自古以來,戴震立之威,挾不賞之功而能自全的人有誰呢?越國的文種,秦國的白起,西漢的韓信,都是在功成之日被殺掉的。你現在的處境,是戰勝則傾宗,戰敗則覆族,你為什么不翻然改圖,長保富貴呢?”劉牢之被說動了,便與桓玄私下交往起來。
劉牢之的部將劉裕和何無忌,卻不贊成這種行動。劉牢之的兒子劉敬瑄也多次勸諫,甚至把桓玄比作東漢末年帶兵進京,殺得雞犬不留的董卓。劉牢之一概不聽,甚至發火,說: “桓玄是個什么東西,我難道不知道嗎?但是,滅掉桓玄之后,我怎么對付得了司馬元顯!”
三月,劉敬宣受他父親之命來到桓軍請降?;感抵凶鲋鴼⒌魟⒗沃臏蕚?,表面上卻熱情招待,大擺宴席,并展出自己珍藏的書畫,請劉敬宣鑒賞,以安他父子之心。
司馬元顯聽說桓玄已經進抵新亭,便棄船逃回京城,他的軍隊隨之潰敗?;杠婋S后趕到,擁進京城,抓住了他。不幾日桓玄把司馬元顯及其同伙殺掉,把司馬道子流放出去,并讓押送人員在路上把他毒死。
桓玄自封為太尉、都督中外諸軍事、總百揆,掌起東晉朝廷的軍政大權。司馬德宗這個傀儡,由司馬道子父子手中轉到桓玄手中。
桓玄把劉牢之的兵權削掉,派他去任會稽內史,劉牢之這才明白過來,大禍就要臨頭了。劉敬宣從桓軍逃回來,勸他父親襲擊桓玄。于是,劉牢之大集將佐,商量占據江北討伐桓玄。參軍劉襲說: “世上之事最不可干的是反叛。你一反王恭,二反司馬元顯,現在又要反桓玄。一個人三次反叛,怎能自立于世上!”說完就揚長而去,頓時軍士散去大半。劉牢之一看大勢已去,自縊而死。劉敬宣也逃往北魏。
桓玄初入建康,新官上任三把火,裝模做樣地黜奸佞、擢賢才,京師居民稍感安穩。但是,江山易改,秉性難移,他豪奢縱逸,政令無常。三吳一帶發生大饑荒,戶口減半,有的郡縣甚至荒無人煙; 富民也往往穿著綾羅,捧著金玉全家餓死?;实鄣墓B大量削減,司馬德宗經常受凍挨餓。
但是,桓玄卻在加緊著僭位的步伐,等待著司馬德宗禪位儀式。元興二年(403)十一月,司馬德宗被卞范之扶著手,寫下了禪位詔書。他又被帶到大殿上,由司徒王謐捧出玉璽,宣布禪位。事后,他被安置到潯陽,封為固安王。十二月,桓玄做了皇帝,國號楚。
桓玄自高自大,自做聰明,官員上書中字詞用得不當,甚至連偏旁筆劃寫得不順眼,他都挑剔和懲罰。一方面,他朝令夕改,紀綱不整; 另一方面即使象令史一類的小吏的任用,都要經他親準。他又喜歡游玩,往往一天幾次外出打獵。他更繕宮室,大興土木,對工匠的督迫甚嚴。政局開始動蕩,東晉將領劉裕、劉毅、諸葛長民和何無忌等秘密活動,推舉劉裕為盟主,醞釀著發動兵變。
元興三年(404) 四月,劉裕等在京口,劉毅在廣陵 (今江蘇揚州) 同日起兵,聲勢浩大。做賊心虛的桓玄,急急忙忙挾迫著司馬德宗和東晉皇室沿長江西逃到江陵。劉裕等的軍隊迅速進入建康。
劉毅、何無忌等率軍西追,與桓玄在桑落洲 (今江西九江境內) 和崢嶸洲 (今湖北武漢境內) 打了兩次大仗,把桓軍打得大敗。劉毅、何無忌兵鋒西指,所向輒克?;感豢创髣菀讶?,便把司馬德宗拋在江陵,往四川逃跑,路上被殺。他所建立的楚,隨之滅亡。
義熙元年(405)三月,司馬德宗在何無忌的護送下到達建康,這個被廢黜了一年四個月的皇帝又復了位。劉裕以都督中外諸軍事,掌起了東晉軍政大權。
四、尾聲
具有實際才能的劉裕,漸次除掉了朝廷內的劉毅和諸葛長民等敵對勢力,鎮壓了國內的盧循領導的農民起義; 在對北方用兵中,又先后滅掉了南燕和后秦,把東晉領土收復到黃河南岸。經過十多年的艱苦經營,劉裕自感已經翼羽豐滿,改朝換代的時機成熟了。
當時流傳著一句讖語: “昌明之后有二帝?!?昌明是司馬曜的字。司馬曜之后,再經兩個皇帝,東晉國祚就要結束了。為了應這種讖意,劉裕便派他的親信王韶之把司馬德宗縊殺于東堂。這時是義熙十四年 (418) 十二月。
司馬德宗被縊時37歲。謚為晉安帝,葬于休平陵。
上一篇:安帝劉祜
下一篇:安德王高延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