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廷鑒
崇禎十六年(1643)三月,大明帝國已朝不保夕。癸未科殿試如期舉行。
參加此科殿試角逐的有400人,結果,楊廷鑒奪魁,成為明代第89位狀元,也是最后一名狀元。
楊廷鑒,字冰如,號靖山,南直隸武進(今江蘇常州)人,生于萬歷四十一年(1613)十月二十七日。父楊啟謨,是個官學生,為人端正方直,博學多識,頗受鄉人推重。據說,楊廷鑒參加廷試前,楊啟謨夢見兒子與人赴宴,等他們到了,宴會已將散,有人說他們來晚了,只好喝三杯酒吧。結果,楊廷鑒成為末代狀元,不久明朝滅亡。
中狀元后,按照慣例,楊廷鑒入翰林院為修撰,掌修國史。天下大亂,如熱鍋上螞蟻的崇禎君臣哪還顧得上修史,楊廷鑒沒什么事干。
翌年二月,李自成指揮大順軍從西安出發,東渡黃河,向北京挺進,一路勢如破竹,銳不可當。三月十七日,即楊廷鑒備感榮耀的癸未科進士金殿傳臚1周年,大順軍兵臨北京城下。十八日,太監曹化淳開彰義門迎降,大順軍進入北京城。十九日,皇城被攻破,崇禎皇帝吊死于煤山,大明帝國滅亡。
楊廷鑒改頭換面出逃,被捉獲,遂投降大順軍,出任弘文館修撰。一次,為了起草一個詔令,與一個名叫周鐘的人爭奪主筆權,幾至攘臂。
李自成在北京僅住了42天,便在降清的明將吳三桂和清兵進攻下撤出北京,往陜西而去。楊廷鑒是隨李自成走了,還是逃往別處,不可得知。
五月十五日,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即帝位,年號“弘光”。十月,弘光政權宣布投降李自成的大明官員的罪行,根據罪行輕重定為六等: 一等磔,即肢解; 二等候斬; 三等應絞,準贖; 四等戍邊,亦可贖; 五等應徒,擬贖; 六等廷杖,準贖。牛金星列為一等,那個與楊廷鑒爭起草詔令主筆權的周鐘列為二等,楊廷鑒同榜進士,名列第一甲第3名即所謂“探花”的陳名夏列為三等,楊廷鑒列四等。
上一篇:楊寘
下一篇:楊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