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重”的由來
漢宣帝的時候,有位大臣叫疏廣。他熟讀經史,精通《春秋》,曾經擔任博士的官職。由于他學識淵博,品德高尚,所以皇帝派他去輔導太子,開始時任太子少傅,沒幾個月就晉升為太子太傅。
太子的外祖父許伯,當時的地位很高,是平恩侯,他以太子年輕、應當有得力的保護為理由,向皇帝提出派自己的弟弟、中郎將許舜去太子家監護太子,實際上是為了更好地控制和影響太子,加強外戚許氏家族的權勢。
宣帝對許伯的意見,一時拿不定主意,征求疏廣的看法。疏廣一聽,極力反對。他很坦率地對宣帝說:“太子是您的繼承人,是國家的副君,關系著國家的命運。輔佐太子的人應該是天下的英才,不應當讓太子只是親近外戚家!何況現在輔佐太子的官員已經齊全,有什么必要讓許舜來監護呢?我看提這種意見的人眼光短淺狹隘,不利于讓天下人了解太子的賢能高尚啊!”
漢宣帝聽后默不作聲,雖然沒有馬上決定,但他對疏廣那坦誠中肯的話心里是贊許的。
沒過幾天,漢宣帝又把這件事講給丞相魏相聽,并講了疏廣的看法。魏相聽了非常激動,他當即摘下自己的官帽,誠懇地向皇帝道歉說:“疏廣的看法是很正確的,這眼光,這水平,不是我魏相等人比得上的!”在漢宣帝面前,魏相表示對疏廣十分敬佩。
《漢書》在記載這段歷史時寫道:“廣由是器重,數受賞賜。”意思是漢宣帝從此對疏廣更加重視,多次賞賜他財物。
后來,疏廣因年老辭官回鄉,皇帝與太子都賞賜了不少錢物。他回鄉后,把所得的錢物都慷慨地分送給親戚朋友,讓大家享用。有人勸他為子孫留些錢物,置辦些家產。疏廣一聽,哈哈大笑,很有感慨地說:“如果子孫賢能的話,那么留下財產對他們的志向就會有所妨礙;如果子孫愚蠢無能的話,那么留下財產會更增加他們的過錯!”對他的這種遠見卓識,很多人都非常佩服。
“器重”這詞是從這段歷史記載中留下來的,它的意思是看重、重視的意思,但往往只用在上級對下級,或者長輩對晚輩的范圍內,是書面語言。如:他工作上才能出眾,很受領導的器重。
上一篇:“發跡”的由來
下一篇:“垂涎”的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