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地理文化·羅布泊
蒙古語稱羅布諾爾,意為“匯入多水的湖”。古稱蒲昌海、藍澤、洛普池、泑澤。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里木盆地東部洼地。原有塔里木河、車爾臣河、疏勒河注入,曾為我國第二大咸水湖。現已基本干涸。過去常稱羅布泊為“游移湖”,實際上湖泊洼地本身并不遷移,而是由于注入的河水量變化和河道位置變遷等自然原因以及人為的社會因素的影響。湖泊范圍曾有多次變動。最盛時期因注入水量多,面積達5000平方公里,水深7-8米。大約2000年前,隨著塔里木-孔雀河水系開辟了南河道,致使本世紀初,該水系北河道及羅布泊干涸。1921年,下流河水再度遷移到北河道,兩河水從北面注入,羅布泊再度出現,當時湖面面積約3000平方公里。1952年為了灌溉和防洪,在依拉河口修建了塔里木河大堤,人為地將塔里木河和孔雀河分開,后者注入羅布泊,使湖面面積達3006平方公里,湖面海拔780米,1972年后,隨著大西海子水庫的建成,造成孔雀河下游斷流,羅布泊遂又逐漸干涸。該湖地當古代絲綢之路南道要沖,是當時東西交通必經之路,沿岸至今還保存不少古跡。最著名的有樓蘭古城遺址。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經濟文化·繼昌隆絲偈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醫藥文化·臟腑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