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舞蹈文化·磨影子
自50年代馳名中外,由戴愛蓮女士編導的“荷花舞”正是取材于陜西漢中一帶的民間舞蹈形式“磨影子”。也有時被稱為“火盆架子”。每逢春節,當地人民把家里架炭盆取暖用的火盆架用繩掛于表演者雙肩,稍稍離地,演員站于架子中央可任意攜架行走。然后隨表演內容而定進行火盆架的裝飾。若表演“荷花舞”便將盆架上飾滿荷葉、荷花,表演者穿相應服裝,把長裙下擺縛于架上,擋住腿腳。舞蹈時,舞者邊作舞,邊以碎步調換隊形,有如荷花仙子浮于水面,輕盈而優美。也可穿上戲裝扮演戲曲節目以及民間傳說故事。凡是表演者所用的架子呈方形,則演出節目被歸為“火盆架子”,凡用的是圓形架子,則被稱為“磨影子”。(似一面磨盤的移動而留下影子一般)這種取生活中器具于民間娛樂的形式充分表現了廣大人民的聰明才智,表現了藝術來源于生活而又服務于生活的道理。今天獲世界銀獎的“荷花舞”與流傳民間的“磨影子”并沒有因時間的久遠暗淡,而更是以它旺盛的藝術生命力活躍于舞臺和民眾之中。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哲學文化·知行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社會倫理文化·社會倫理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