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中國文學·奏啟
古代文體名。奏指臣向君進言,有奏議、奏章、奏疏、奏摺等名目。啟義為開,《左傳·昭公十九年》:“啟西門而出。”引申為開導、啟發、陳述。《文心雕龍·奏啟》:“奏事之末,或云‘謹啟’。自晉來盛啟,用兼表奏,陳政言事,既奏之異條;讓爵謝恩,亦表之別干。必斂飭入規,促其音節,辨要輕清,文而不侈,亦啟之大略也。”奏的寫法要更為鄭重:“夫奏之為筆,固以明允篤誠為本,辨析疏通為首。強志足以成務,博見足以窮理。酌古御今,治繁總要,此其體也。”明清兩代,官員向皇帝奏事時,須事先繕寫于摺本上,故稱“奏摺”或“摺子”。奏啟還有上書、札子、封事、彈章、對策等名稱,表明內容有不同側重。如封事為機密奏摺,彈章為檢舉奏摺等。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醫藥文化·奇經八脈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民族文化·孔雀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