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tǒng)文化·地理文化·興凱湖
又名興開湖。在黑龍江密山縣東南中俄兩國邊境上。北部屬中國,南部屬俄國。唐代稱為湄沱湖,以產(chǎn)“湄沱之鯽”著稱。遼金時期為北琴海。“興凱”為滿語,意為水從高處往低處流,是古代火山爆發(fā)后地殼陷落而形成的大小兩湖。小興凱湖在我國境內(nèi);大興凱湖略呈橢圓狀,為中俄兩國共有,有九條河流注入湖中,面積4380平方公里,湖面海拔69米,最深達(dá)10米。湖水東北溢出為松阿察河,流入烏蘇里江。環(huán)湖多沼澤地及湖崗,西北岸較陡峻。小興凱湖在土崗北側(cè),面積140多平方公里。兩湖之間有寬約一公里的沙壩,俗稱湖崗,水漲時相通。風(fēng)光旖旎,煙波浩渺,氣勢磅礴,浩瀚無際。一年四季,景色千姿萬態(tài)。湖中盛產(chǎn)魚類,以白鰱、鳊花、鰲花、鯉魚和鯽魚著名,其中白魚為我國四大名魚之一。
上一篇:中華傳統(tǒng)文化·地理文化·關(guān)谷
下一篇:中華傳統(tǒng)文化·教育文化·養(yǎng)正于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