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科技文化·五行說
中國古代思想家企圖用日常生活中習見的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來說明世界萬物的起源和多樣性的統一的一種學說。較早的資料主要保存在《尚書·洪范》、《左傳》、《國語》等書中。戰國時流行,并出現“五行相生相勝”之說。“相生”意指相互促進,如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等。“相勝”即“相克”,意指互相排斥,如水勝火、火勝金、金勝木、木勝土、土勝水等。這些觀點具有樸素唯物論和自發的辯證法因素,是當時先進的生產技術在思想領域里的反映。五行說雖被后來唯心主義思想家神秘化,但它的合理因素一直被保存下來,對中國古代天文、歷數、醫學等的發展起了一定的作用。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歷史文化·五四運動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外交文化·亞羅號船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