譜牒學·家譜的收集與研究活動
據不完全統計,已知中國大陸公藏的家譜約有一萬余種,收藏單位主要是公共圖書館、大學圖書館、檔案館、博物館、文物管理委員會、文化館以及科研院所等。藏譜量較多的單位有北京圖書館、上海圖書館、湖南省圖書館、中國社科院歷史所圖書館、吉林大學圖書館、河北大學圖書館等。
北京圖書館的家譜收藏是世界中國家譜總藏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自民國十七年 (1928年)致函各界,征求家譜,至今館藏家譜已達三千余種。八十年代中期,進行了一次較大規模的家譜整理工作,內容包括集中存書、編目、印制軟片目錄、編寫《北京圖書館藏家譜提要》等。1990年4月,該館地方志和家譜文獻中心正式成立,中心在家譜方面的主要職能是整理并收集家譜和家譜學著作; 開設閱覽室,為廣大讀者提供閱覽和咨詢服務;編輯出版有關家譜的二次文獻、資料叢編;開展家譜學的研究工作等。關于北京圖書館收藏及整理家譜的詳況,可參見張志清《北京圖書館藏中國家譜綜述》(《譜牒學研究》 第3輯)。
自八十年代起,隨著改革開放帶來的學術新風,譜牒學研究風氣漸濃。首先是有關研究文章的大量發表;繼之出現了一批專門的學術團體,如中國譜牒學研究會以及山西、福建、河南、上海等地方性譜牒學研究會; 同時各家譜收藏單位的整理工作亦提上日程。中國譜牒學研究會召開過幾次年會,并編輯出版了學術性論叢《譜牒學研究》,現已出版四輯,較為集中地反映了有關學者的研究成果。此外,一些學術性刊物,如北京圖書館主辦的《文獻》雜志等,還設立“譜牒學研究”專欄,登載有關研究論文。
在臺灣,八十年代以前,著名圖書館收藏舊家譜的數量極少,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圖書館僅藏有十余種,中央圖書館也僅有二三十種大陸人家的舊譜書。從1981年起,聯合報文化基金會成立國學文獻館,致力于收集海外珍貴中國書籍、檔案,供社會與學界使用,家譜資料為其主要項目之一。該機構除向美國猶他家譜學會復制縮微膠片以外,還從日本、英國、香港等地購置,到八十年代末,收藏量已達六十種,成為臺灣地區收藏家譜量豐富的機關。在臺北還有中國文化大學與摩門教族譜服務單位收藏有家譜資料,也供讀者查閱。
臺灣宗親譜系學會與聯合報國學文獻館先后在臺北市成立,推動了譜牒學研究活動的開展。宗親譜系學會于1978年在臺北市舉辦“中華民國宗親譜系資料展覽”,國學文獻館自1982年起幾乎每年4月都與行政院文建會等機關聯合舉辦家譜資料巡回展或在臺北一地舉辦大規模的展覽。國學文獻館又曾免費連續舉辦過四次為期一月的“族譜研習班”,對有心修譜人士進行族譜知識、立譜方法、參考資料等方面的輔導,每次都有一百多人參加。同時,為了提倡高深族譜文化的研究,國學文獻館還與文建會合作召開過四屆“亞洲族譜學術研討會”,與會者提交了近八十篇論文,討論的范圍較廣,分別出版成四本論文集。
美國猶他家譜學會(簡稱GSU)是美國收藏中國家譜最多的組織,它所擁有的中國收藏品約有三千余種,同時還有一萬多部家譜手稿的縮微拷貝。此外,哥倫比亞大學收藏有近千種中國家譜,哈佛大學、加州大學、芝加哥大學分別有百種左右的收藏。
日本收藏的中國家譜主要有東洋文庫八百多種、國會圖書館四百多種、東京大學二百多種。
上一篇:金石學
下一篇:徐學·關于徐霞客的研究·與他人關系及比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