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制
中國是考試制度的故鄉。《大英百科全書》(第十一版)介紹考試制度說:“我們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試制度,是中國所采用的選舉制度(公元前1115年),及其定期舉行的考試(公元前202年)。”盡管這里所說最早的考試時間有待考證,但它確認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采用考試進行教育評價和選拔人才的國家。鄧嗣禹《中國考試制度史》指出:“考試之旨,首在取士。取士之法,三代以上出于學,漢以后出于郡縣吏,魏晉以后出于九品中正,唐至明清出于科舉。”在中國歷史上,考試制作為對人才評估的手段,發展為傳統文化中獨具特色的選士和選官制度。對于中國封建官僚政治,對于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時,它也為西方文官考試制的建立提供了“舶來”的借鑒,日本著名學者福井重雅曾說:“中國對世界的最大功績,就是漢代的察舉制度。因為這種不依據特定的家世和財產,而是依據其學問和才能選舉人才的制度,是非常合理的現代化的人才選拔制度。它發展為后世的科舉制,并傳到西洋。”(《中國秦漢史研究會通訊》1986年第3期)他認為中國的科舉制遠比造紙、火藥和指南針的發明重要得多,它為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的文官考試制度提供了最初的模式(福井重雅《中國古代官吏登用制度研究》)。孫中山先生在《五權憲法·民權初步》中說:“現在各國的考試制度,差不多都是學英國的。窮流溯源,英國的考試制度,原來是從我們中國學過去的。”
中國古代的考試制源遠流長,對考試制的研究歷史也源遠流長。下面就各家的研究予以綜述。
上一篇:沈(括)學·《夢溪筆談》的學術價值、研究·考古方面
下一篇:道教·道教思想的來源·自然崇拜與祖先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