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建筑·鄢陵乾明寺塔
乾明寺塔位于鄢陵縣城西北隅“龍形十八崗”的龍頭之上,史載“鄢陵古邑,跨崗為城,西北隅據崗為寺,地當乾位,寺因此為名”,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乾明寺塔創建于隋仁壽四年(604),塔下原有乾明寺。該塔原系佛舍利塔,根據塔的建筑特點及造型分析,應為宋代建筑。歷史上曾多次修葺,明嘉靖元年(1522),乾明寺塔塔頂、塔剎因地震墜地。嘉靖二十年,周王捐資重修。
塔平面六邊形,高38m,為十三層仿樓閣式磚塔。每層有斗栱,塔身飾有佛像磚,塔內有佛龕室及旋轉踏道,建筑結構巧妙。下部為六邊形塔基,塔體逐層疊澀內收,九層以上尤為顯著。檐部用磚雕出檐板、飛椽、重唇板瓦。塔角用磚砌成垂獸形狀,翼角挑起,垂脊、圍脊均雕刻清晰。各層翼角下施以石質龍首角梁,龍銜風鐸,遇風而鳴。塔剎基座為磚砌斜壁六角形,其上置覆缽、覆斗,再上為磚雕二層仰蓮承托銅寶珠。
在維修時,曾從塔剎中發現明代文物48件,其中《大方廣佛華嚴經》是國內外佛教界罕見的珍品,鍍金銅站佛及18尊銅佛像同樣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是罕見的明代藝術珍品。
二層磚雕斗(杜卓提供)
轉角斗(杜卓提供)
全景(杜卓提供)
上一篇:伊斯蘭教建筑·鄭州清真寺
下一篇:佛教建筑·鎮平菩提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