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建筑·襄城乾明寺
乾明寺位于許昌市襄城縣南的首山之陰,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乾明寺俗稱背影寺,因為居于八卦方位的乾位,所以得名,因黃帝首山采銅的傳說而聲名遠播,歷史上曾有“中州第一禪林”的美譽。乾明寺始建于唐武德年間(618—626),五代后唐清泰元年(934),高僧省念禪師又在首山北麓開山重建。元初曾遭兵燹,多數建筑被毀。明成化年間(1465—1487),主僧深別源募化四方,用14年時間重建。清代又多次重修。
乾明寺的選址及規劃布局匠心獨運。它背靠首山,前對汝河,有“南對首山千古秀,北臨汝河萬年青”的美譽。明代嘉靖年間許州知州邵寶題詩云:“峰有煙霧澗有泉,此中佳境是天然。山傾西北翻稱首,寺背東南卻號乾。”
寺院坐南朝北,占地10h㎡。中軸線上自北向南有照壁、山門、天王殿、中佛殿、彌勒殿、三佛殿、左右禪堂等建筑。后院有齋堂、方丈室、知客房等。寺西側原有元、明、清時所建磚塔370余座,堪與少林寺塔林媲美,惜已全毀。
乾明寺照壁有磚雕《黃帝首山采銅圖》和《七圣迷徑圖》,是河南省現存較少的明代照壁之一。
中佛殿是乾明寺現存時代最早的主體建筑,面闊、進深均為三間,單檐歇山式建筑,灰筒板瓦覆頂,綠琉璃瓦剪邊,高12m。臺基近方形,東西長15.9m,南北寬16m。整座殿宇平面近方形,用木柱16根,金柱4根,青石覆蓮柱礎。據記載,中佛殿重建于明代,但其內部梁架和內檐斗栱形式保留了內槽斗栱、圓形瓜楞大斗、叉柱造等很多早期建筑的做法,造型古樸,有很強的地方特點。
全景(文宣提供)
紅石照壁(文宣提供)
中佛殿(文宣提供)
中佛殿立面圖(文宣提供)
上一篇:佛教建筑·舞陽彼岸寺大殿
下一篇:古代城址·襄城城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