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建筑·三門峽寶輪寺舍利塔
寶輪寺舍利塔位于三門峽市西部5km的原陜州故城東南隅寶輪寺舊址上,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寶輪寺舍利塔為唐代初建,金大定十六年(1176)由僧人智秀重建。寺已早毀,唯塔獨存。塔銘記載為“三圣舍利塔”,建塔時間為“大定十六年四月五日起塔,十七年五月初八日竣工”。
寶輪寺舍利塔瀕臨黃河南岸,拾級登頂可遠眺黃河風光。塔坐北朝南,平面呈正方形,為十三層疊澀密檐式磚塔。塔由基座、塔身、塔剎三部分組成,每邊寬5.4m,通高26.5m,塔圍長21.6m。塔體用青磚一順一丁壘砌而成,表層磚用白灰漿黏合,內部為黃泥漿輔助,灰縫較細。
塔身自下而上寬度和高度均呈遞減趨勢,外部輪廓呈拋物線形。每層壁體分別辟有半圓形拱券門、佛龕或洞窗等。寶輪寺塔既采用了唐代密檐式方塔的外形,又吸收了宋塔的內部結構,外形柔和美觀,內部結構獨特,是兩種風格的有機結合,為我國僅存的三座融合唐宋密檐式塔與樓閣式塔藝術特點和結構方法的金代大型磚塔之一,是研究金代磚塔的珍貴實物資料。
人們在此塔周圍拍掌或擊石,回音恰似蛤蟆叫,故此塔俗稱“蛤蟆塔”。該塔因其獨特的回音效果,與山西永濟的鶯鶯塔、北京天壇的回音壁、四川潼南的石琴并稱中國古代四大回音建筑。
全景(杜啟明提供)
上一篇:名人廟·黃道婆祠
下一篇:橋梁建筑·臨潁小商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