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廟·鄭和廟
鄭和(公元1371年—1435年),本姓馬,小字三保,回族,云南昆陽(今昆明市晉寧縣)人。古代著名航海家、外交家。鄭和12歲時到北京,成為燕王朱棣家的宦官。因為刻苦、聰明、才智過人,取得燕王的信任。鄭和跟隨燕王朱棣南征北戰,建立不少戰功。朱棣登上皇位(明成祖)后于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初,賜其姓“鄭”,并提升為太監,人稱其“三保太監”或“三寶太監”。永樂三年(公元1405年)六月,鄭和受命出使南洋。他組織工匠造大船62艘,率隨從及士卒共兩萬多人,從蘇州劉家河出海到福建五虎門揚帆遠航,兩年多時間遍及南洋各國。永樂六年九月,二次出航,抵達錫蘭山。自永樂三年到宣德初年的二十多年間,前后7次出航,經歷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紅海海口、非洲東岸。鄭和的出使,開辟了海上通道,對我國與亞、非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起了非常重大的推進作用。
鄭和廟位于漳州市區東北部鴻漸村,此廟又稱“太保公廟”。
據史載,明代鴻漸村有很多人跟隨鄭和下南洋,并在鄭和的鼓勵、保護和幫助下,得以在海內外安居樂業、繁衍生息。為紀念鄭和的功德及恩惠,旅外僑胞便在僑居地為他修建廟宇、雕塑神像、供奉祭拜。明末清初,鴻漸僑胞把在南洋供奉的鄭和畫像帶回家鄉奉祀,并在該村西面建一座十多平方米的廟宇,供奉鄭和及其副使王景弘塑像。此廟因此又稱“二保廟”。塑像一為黑臉,一為紅臉:黑臉為行伍出身熟悉兵戰的鄭和,紅臉為熟悉醫術、建筑等技藝的王景弘。
原廟“文革”中被毀,1986年由居住在菲律賓的僑胞許文忠先生捐資,在原廟舊址按其原來樣式和格局重新修建。
上一篇:神靈廟·西岳廟
下一篇:祖宗廟·高王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