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用人的遺憾
李自成領導的明末農民起義,在歷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義軍建立了大順政權,推翻了明王朝,進占了北京。但他的政權維持不滿十年,駐京僅42天,他死時年僅39歲。這里固然有他歷史與階級的局限,但他用人的失敗,不僅是導致他敗亡的原因之一,而且也是一個足資后代深思的教訓。
以劉宗敏為代表的農民將領,從狹隘、保守的農民小生產者觀念出發,沒有政治遠見,不思繼續進取,相反被義軍攻占北京的勝利沖昏了頭腦,他們抵不住城市腐朽生活的誘惑和侵蝕,軍紀開始敗壞。他們忙于搜抄明朝庫藏的金銀,并把搜抄和拷掠所得的金銀熔鑄成餅,用騾馬運回故鄉西安。有的農民將領住進深宅大院,過起了笙歌燕舞的生活。他們妻妾成群,身穿綾羅綢緞,招搖過市。更多的善良農民出身的戰士,在此影響下,以為大功告成,該回家鄉種地去了,以致“腰纏既富,人多鄉井之思,絕無赴敵之氣”。
以牛金星為代表的義軍將領是領導階層中的地主階級分子。革命取得暫時勝利后,他們原形畢露,不僅縱情聲色犬馬,過起腐朽糜爛的生活,而且還趁機結黨營私,擴大自己的特權。農民軍自北京敗退后,占領區內的地主豪紳紛紛組織武裝殺害大順官員,趁機反撲。將軍李巖請求去河南鎮壓,牛金星卻密告李自成說,河南是李巖故鄉,他統領大兵是要謀反。李自成不辨忠奸,聽信讒言,令牛金星設下酒席,于帳后伏擊,將李巖殺害。牛金星在義軍內部的挑撥離間、造謠中傷及其破壞活動,引起了義軍的嚴重分裂。軍中將士多懷不平,文臣武將不能同心協力,反而疑忌攻訐,劉宗敏自此帶領自己的部眾離開李自成,擅往河南。而牛金星最后卻在李自成敗走西安后,獨自悄悄溜走投敵去了。
在義軍將領中,還有一部分人是明朝的降將如姜壤、唐通等人。李自成對他們無原則地信任,仍讓他們守衛邊疆要塞。但他們態度暖昧,懷有二心。當李自成在前線急需增援時,他們推諉拖拉,使義軍不能充分有效地集中兵力,當李自成率領義軍退出北京,轉戰山西、陜西等地作戰時,姜壤等公開叛變投降清軍,甚至向清廷獻媚,把自己駐防的地區作為進見禮,背信棄義地向大順軍發動突然襲擊,起義軍腹背受敵,損失巨大,不得不節節后退,最后放棄據守關中,南下湖北,以致遭到最后失敗。
李自成最后的失敗,在很大程度上是用人的失策。像劉宗敏之類的將領,胸無遠見大志,義軍剛取得了一點勝利,他們就沉湎在享樂之中,“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事實正是如此。至于像牛金星、姜壤之類的人,雖然各自情況不同,但他們決不可能成為革命營壘中的人這一點卻是相同的,他們既不能成為中堅核心力量,也不是農民革命的同路人,李自成理應對他們保持清醒的認識,對他們抱有必要的警戒。當然,革命隊伍不可能純而又純,但對他們的聯合、利用始終應該保持在一定的程度上,而不能像李自成那樣盲目信任,無原則地委以重任。
上一篇:李立三“左”傾冒險主義的惡果
下一篇:李自成起義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