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文壇怪杰海明威自戕
厄納斯特·海明威(1899—1961),生于美國芝加哥郊區的醫生家庭。曾居古巴,后遷居美國愛達荷州凱奇姆鎮。
被譽為“現代文壇怪杰”的海明威,歷經坎坷,富于傳奇色彩。他曾以戰地記者身份參加過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戰和保衛西班牙共和國、反對佛朗哥法西斯的戰爭,多次遇危轉安、死里逃生。1918年,在意大利前線為搶救傷員被炮彈炸傷,身上有二百二十七塊彈片,先后動過十三次手術,僅取出二十八塊。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當過海軍諜報組長,偵察德國潛艇活動;隨英國皇家空軍空襲德國目標,因飛機失事而受傷,患腦震蕩;參加巴頓將軍指揮的諾曼底登陸戰;后因自組游擊隊參加解放巴黎的戰斗而受軍事法庭審判,成為轟動一時的“海明威案件”,后在國際輿論聲援下獲釋,又重返法國前線,兩次負傷。因他英勇善戰,被意大利和美國政府多次授予軍功章,成為人們心目中的英雄。
他還酷愛體育活動,敢于冒險而屢遭不幸。在非洲獵豹險受害;大海捕魚遇狂浪;觀賞風光,兩次飛機失事,雖幸免于難,卻遍體鱗傷,頭顱破裂,患嚴重腦震蕩;參加拳擊,被打斷鼻梁和傷一只眼;參加西班牙斗牛又多次受傷;在美國、英國和古巴發生三次車禍,在倫敦的一次車禍中,撞破頭,縫52針。被人稱為“命對命和以命取勝”的“硬漢性格”的典范。
他的足跡遍于五大洲而又富于冒險的生活,成為他創作的源泉,使他五十多本著作獨具風格。他以自己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經歷,寫出了《我們的時代》、《太陽也升起來了》、《永別了,武器》等一系列描寫當時“迷惘的一代”的精神世界和情緒的作品,成為“迷惘的一代”文學流派的領袖而聲譽鵲起。他在《鐘為誰鳴》、《第五縱隊》和關于中國抗日戰爭的報道中,揭露法西斯的罪惡、謳歌反法西斯的英雄人物,呼吁國際社會、美國政府援助西班牙和中國人民的正義斗爭。他以自己的冒險活動為題,先后寫了《非洲青年》、《死于午后》、《過河入林》、《老人與海》等著作,熱情歌頌勇于與大自然搏斗的奮斗精神。1954年,諾貝爾獎評委鑒于海明威的近著《老人與海》表明他精通敘事藝術并在當代風格中所發揮的影響,決定授予他“諾貝爾文學獎”,使他蜚聲國際文壇,達到頂峰。
這時,他已經是多種疾病纏身,力不從心。自1959年下半年后,健康狀況繼續惡化而帶來文思枯竭,雖盡力寫作,想“超越其他作家”,但其作品《危險的夏天》卻大為遜色。1961年,完全喪失寫作能力后而悲觀失望,7月2日,海明威用雙筒獵槍對準嘴自殺身亡。
現代文壇怪杰、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的海明威的一生啟迪了什么?第一,他傳奇式經歷豐富多彩的世界和冒險精神,是撰寫具有海明威風格作品的源泉,即創作來源于實踐生活。第二,不畏困難,不怕失敗,持之以恒地勤奮寫作,是他成功的重要保證。第三,不宜悲觀失望而自殺,應與多種疾病作頑強的斗爭,爭取解決矛盾的新途徑。
上一篇:美國教育中的“一刀切”
下一篇:美國的《中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