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目引進的教訓
通過對外開放,引進外國的先進科學技術、資金和管理經驗,為我所用,是我國實現四個現代化,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之一,是一項長期的基本國策。十多年來在引進工作中取得了巨大成績,這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在引進過程中也伴有種種遺憾和教訓。
1.不顧國內市場的容量盲目引進。如日光燈管,國內市場有一億支就足夠了,而在外匯比較緊張的情況下,卻盲目進口了二億支,造成日光燈管大量積壓。又如桔汁生產線,因脫離我國實際的消費水平,超負荷引進,結果桔汁大量積壓,引起價格下跌,虧損嚴重,使18條生產線被迫停產,造成很大浪費。
2.重復引進。如1979年和1980年進口電視機為國內同期產量的109%,進口錄音機為國內同期產量的226%;十幾年來進口的汽車花的外匯折合人民幣,大體相當于國內汽車工業建設投資的三四倍。這些重復引進,對我國剛剛建立起來的電視機工業、錄音機工業和汽車工業是一個很大的打擊。
3.不必要的引進。如1985年我國出口旅游鞋600萬雙,可收匯2000萬美元。然而,同年我國又從加拿大、香港、臺灣花700多萬美元進口了167萬雙劣質旅游鞋,不僅浪費了外匯,而且損害了廣大消費者的利益。
4.國貨旅游。西安某工廠從英國引進一套設備,隨這套設備附帶一批量具,其中一種英制帶表卡尺,每把價格為400元。因為質量好,使用方便,該廠又從英國再次進口。貨到后才發現卡尺末端有“中國制造”的字樣,經查該卡尺就是陜西勉縣硬質合金工具廠生產的,英商一轉手就把原價僅63元的卡尺又以400元的高價賣給我國用戶。至于云南省把我國若干年前出口的,人家用后退役下來的舊設備,又花20萬美元引進來更是國人皆知的遺憾。
上一篇:盲目決斷·終嘗敗績
下一篇:盲目投資必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