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儀出任偽滿洲國皇帝
1932年3月1日,日本帝國主義在我國東北策劃傀儡政權——偽滿洲國,其統治長達十四年之久。
“九一八事變”的第二天,日軍參謀本部情報部長建川美次郎就向關東軍司令官本莊繁提出,以清朝末代溥儀為“盟主”,建立“得到日本支持的政權”。愛新覺羅·溥儀,生于1906年,1909年繼承帝位,年號宣統,是清王朝的末代皇帝。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后,被迫退位。但仍居紫禁城內,過著皇帝生活。1924年10月,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將溥儀逐出紫禁城。溥儀逃入日本公使館,后移住天津日本租界,日本一直竭力拉攏和控制溥儀,以備日后之用。
“九一八事變”后,板垣派人到人到天津奉勸溥儀,“勿失良機,立即到‘祖宗發祥地’主持大計”;溥儀也感到回東北實現復辟的時機到了。1931年11月8日,溥儀在日本士兵的監護下,悄悄離開天津到達營口,隨即被轉移至旅順,等待時機。
日本為了搶在國聯調查團到達東北之前造成偽政權的事實于1932年2月16日在沈陽召開了各省漢奸頭目參加的所謂“建國會議”,通過了建立“新國家”的決定。并組成了“東北行政委員會”。25日,“東北行政委員會”宣布“新國家”的國號為“滿洲國”,元首稱作“執政”,國旗為紅藍白黑滿地黃的五色旗,年號為“大同”,國都定在長春,改稱新京。29日,所謂“全滿建國促進運動大會”選出代表“敦請”溥儀出任“執政”。3月6日溥儀就任“執政”。1934年3月1日,“滿洲國”改為“滿洲帝國”,溥儀“當上皇帝”,年號“康德。”日本帝國主義利用這一傀儡政權對東北人民進行極其殘酷的掠奪和統治,并以此為向北進攻蘇聯,向西侵略蒙古,南下華北的戰備基地。
隨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日本帝國主義于1945年8月15日宣布無條件投降,18日凌晨,溥儀被迫宣布“退位”。日本帝國主義所導演的這場丑劇,在人類文明史上留下了可恥的一頁。
上一篇:涅克拉索夫的懺悔與羞愧
下一篇:潘季馴治黃的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