豈能唐冠宋戴
服裝設計在影視藝術中是個很值得重視的問題,尤其是古代題材,更應引起創作者的注意。我國戲諺就說:“寧穿破,不穿錯。”
但歷史故事片《李清照》的服裝卻不能令人滿意。
李清照是我國著名女詞人,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不徒俯視巾幗,直欲壓倒須眉”的重要地位。關于她本人的資料雖然很少,但出自其手的《金石錄后序》中所記載的生活軼事,卻為創造李清照藝術形象提供了真切的設計依據:
“食去重肉,衣去重采,首無明珠翡翠之飾,室無涂金刺繡之具……”
然而,影片中的李清照則太奢華了。盡管設計人員也知道遵循“高貴而不奢靡,雅致而不粗俗”的創作原則,但實行起來就不那么回事了。環髻花鈿的發式,簇新的服裝,華麗的衣料,不僅超出了歷史上的李清照,就是從藝術真實的角度看,也有損于李清照的藝術形象。穿那樣服裝,有那種裝扮的女子,絕寫不出李清照那樣的詞,說她是沒有個性的大家閨秀可以,但要再現李清照的風韻則萬萬不可。
李清照在其夫趙明誠暴卒后,生活上精神上發生了大轉折。影片雖然也注意到以灰藍色調來顯示她暗淡的心境,但直到她窘迫到在街頭賣字,依然穿得那么簇新,就沖淡了本應渲染的凄楚的氣氛。這哪里是身遭國破家亡、夫死之難時的李清照呢?
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石揮,為了逼真地再現角色,竟然在街頭以自己的新衣換來一件敗絮襤褸的破棉襖。他以為,道具員如何下功夫“做舊”,也不如街頭的來得真實。
拍攝《萬水千山》時,長征中紅軍戰士的軍服都是“精心”地弄壞弄臟弄破的。穿這種富有歷史感的衣服不但絲毫不會影響其藝術形象,反而更突出了形象的光彩。
希區柯克是一世界馳名的電影大師,當服裝設計師問到他有什么要求時,他總是說:“去看劇本吧!”
希區柯克對那種他稱為“引人注目的顏色”有一種病態的反感,例如穿鮮亮的紫色衣服的女人或穿橙黃色襯衣的男人。除非劇情需要某種顏色,理解希區柯克創作規律的服裝設計師都采用柔和的顏色,因為色彩不當會轉移觀眾的注意力。希區柯克像一位畫家一樣運用顏色,為影片的特定的氣氛使用淡綠色或其它冷色。曾經數度與希區柯克合作的美國電影服裝設計師伊迪絲·海德曾八次獲奧斯卡獎,三十四次被提名為該獎后選人。她說,導演本人最好也應是個優秀的服裝設計師,這樣才便于在服裝上體現導演意圖。
可惜,許多影視導演不重視服裝設計工作,在服裝問題上,經常犯“穿錯”的錯誤,經常讓漂亮的女主角不分場合、不論身份地胡亂換衣服,以為是“美”,其實正是破壞了形象的美、影片整體基調的美。
上一篇:豈能只顧賺錢忽視安全
下一篇:豈能視詞為“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