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挽歌
在長夜漫漫的封建時代,道德和禮教的桎梏不知扼殺了多少青年男女的愛情。對愛的渴望追求及因愛而生的反抗是個漫長的過程,這個過程似一首哀怨的挽歌,盡管文學作品中的女性們不屈地吟唱著,卻終究沒能脫出悲劇的結局。
《孔雀東南飛》中的劉蘭芝邁出了由混沌到反抗的第一步。這位美麗、聰明、勤勞的女子與丈夫焦仲卿感情篤深,卻由于焦母的挑剔和虐待被逼返回娘家。回家后長兄又強行要她嫁給太守之子。她終于“舉身赴清池”,以身殉情了,焦仲卿也“自掛東南枝”。劉蘭芝的反抗表面看來是忠于愛情而要掙脫禮教,但她身上卻同時也體現著禮教的束縛。她對婆婆與長兄的反抗缺乏一種正面抗爭的勇氣,她所忠于的愛情也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產物,帶有一種從一而終的禮教色彩。這些都使人在劉蘭芝的性格光輝中感到一絲黯淡的色彩。
崔鶯鶯的形象是這首愛的挽歌中一個飛躍性的音符。元雜劇《西廂記》中鶯鶯是一個追求愛情的純潔少女,她與張生一見鐘情式地戀愛,又終于使這兩廂情愿的愛情走上了反抗禮教的道路,并最終取得成功,這比劉蘭芝進了一大步,然而在反抗的歷程中,先有了夫人的許婚、賴婚,這無疑是父母之命,又有紅娘從中撮和,這也可算是媒妁之言,更有后來張生的金榜高中、消滅門第的差距。這時這場婚姻已經完全合乎禮教的規范了。這樣崔張的愛情帶給我們一種從反抗禮教出發,轉了一個大圈又回到羅網中的遺憾。如果缺少上述三個條件,鶯鶯即便不會再重復在唐傳奇《鶯鶯傳》中被遺棄的命運,她的愛情也注定是一個悲劇。
繼崔鶯鶯之后,杜麗娘又是一個追求愛情的光輝形象。湯顯祖在《牡丹亭》中刻劃的杜麗娘對愛的執著達到一種出生入死的境界。她在夢中接受了陌生青年柳夢梅的愛情,夢醒后因情生病,病死后也不放棄對愛的追求,終于為愛而復生。她的追求精神顯然比一度猶豫的鶯鶯更為堅決,但杜麗娘最后卻又是明媒正娶地嫁給了柳夢梅,并勸丈夫求取功名,以金榜題名結局。這個看似喜劇的結尾蒙上了一層更深的悲劇色彩。他們已經走入了禮教的圈子,并維護它,那么他們的愛情遲早也要被扼殺的。因為在禮教的束縛下,一切真正的愛情之花遲早是要凋零的。
這首愛的挽歌越到后來越高昂,出現了怒沉百寶箱的杜十娘;放棄追歡買笑的公子哥兒,而選擇賣油郎的花魁娘子;還有從單純追求愛情中走出來,把反抗鋒芒指向整個封建主義的林黛玉。
這些女子們追求愛情的歷程是向著光明邁進的,然而她們唱出的終究是一首充滿遺憾和悲哀的挽歌,這是文學的不幸,更是封建時代女子的不幸。
上一篇:愛情不是憐憫——柴可夫斯基的不幸
下一篇:愛迪生為什么沒有發明交流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