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謙屈”帶給中國古代體育的災(zāi)難
嚴(yán)復(fù)在《論世變之亟》中對中國與西方文化性格進行比較后,得出了這樣的結(jié)論:“中國美謙屈,西人多發(fā)舒。”所謂“美謙屈”,就是崇尚謙和與屈忍,簡言之就是個“忍”字。
《尚書》中說:“滿招損、謙受益”。世俗格言中則有“忍氣饒人禍自消”的座右銘。“忍”成了人間重要的價值模式。“忍為上”。“是可忍孰不可忍”。“小不忍則亂大謀”。忍可規(guī)范人的行為,當(dāng)然也自然成為體育行為的標(biāo)尺了。于是,把“君子無所爭”用在體育上,就必然“忍”掉那些爭奪激烈的體育競技形式了。
而老子的“物壯則老”,更有害于體育的提倡。遵其所囑,人只得不去追求“壯”,保持“弱”反而倒平安些,因為“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柔弱反而比堅強更保險,還搞什么激烈的體育運動呢!既然“柔弱勝剛強”,所以人們也就只得“貴弱”,還是“萬物而不爭”為妙了,所以古代激烈的體育競技運動遭到厄運。“守弱”與“不爭”害得古代體育無法闊步前進,只得去“吾日三省吾身”,構(gòu)成那“和諧”而“無爭”的群體和社會吧!荀子告誡道:“爭必亂、亂必窮!”讓人們?nèi)ヅπ奚恚种谱约旱挠螅w育也就不被當(dāng)作正經(jīng)事了。難怪唐代有人上書皇帝斥馬球運動為邪惡了,唐代之后馬球也就自然消蹤滅跡,被歷史上的“忍”和“無爭”的觀念所吞沒了。
在那封建專制的時代里,就連天子不也是得先學(xué)會“忍”嗎?孟子云:“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真是“包羞忍恥是男兒”!
西方則不同:“多發(fā)舒”,大多崇尚發(fā)揮發(fā)展人們的爭強斗勝的個性,于是古希臘奧運會誕生了,騎士格斗、角力、斗劍之風(fēng)盛行不衰,終于演化成激烈的競技體育項目。而我們古代卻沒有,此乃“忍”與“不爭”之過也!
民族精神需弘揚,但這“忍”字卻不可不去掉。體育的發(fā)展,乃靠“不忍”和“爭”,不忍戴上“東亞病夫”的帽子,爭出個“世界體育強國”來,才有出路,有前途!
上一篇:“絕活兒”末能盡傳
下一篇:“考教授”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