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原文與翻譯、賞析
何其芳
一
從什么地方吹來的奇異的風,
吹得我的船帆不停地顫動。
我的心就是這樣被鼓動著,
它感到甜蜜,又有一些驚恐。
輕一點吹呵,讓我在我的河流里
勇敢的航行,借著你的幫助,
不要猛烈得把我的桅桿吹斷,
吹得我在波濤中迷失了道路。
二
有一個字火一樣灼熱,
我讓它在我的唇邊變成沉默。
有一種感情海水一樣深,
但它又那樣狹窄,那樣苛刻。
如果我的杯子里不是滿滿地
盛著純粹的酒,我怎么能夠
用它的名字獻給你呵,
我怎么能夠把一滴說為一斗?
三
不,不要期待著酒一樣的沉醉!
我的感情只能是另一種類。
它像天空一樣廣闊,柔和,
沒有忌妒,也沒有痛苦的眼淚。
唯有共同的美夢,共同的勞動
才能把人們緊密地聯合在一起,
創造出的幸福不只是屬于個人,
而是屬于巨大的勞動者全體。
四
一個人勞動的時間并沒有多少,
鬢間的白發警告著我四十歲的來到。
我身邊落下了樹葉一樣多的日子,
為什么我結出的果實這樣稀少?
難道我是一棵不結果實的樹?
難道生長在祖國肥沃的土地上,
我不也是除了風霜的吹打,
還接受過許多雨露,許多陽光?
五
你愿我永遠留在人間,不要讓
灰暗的老年和死神降臨到我的身上。
你說你癡心地傾聽著我的歌聲,
徹夜失眠,又從它得到力量。
人怎么能夠超出自然的限制?
我又用什么來回答你的愛好,
你的鼓勵? 呵,人是平凡的,
但人又可以升得很高很高!
六
我偉大的祖國,偉大的時代,
多少英雄花一樣在春天盛開;
應該有不朽的詩篇來謳歌他們,
讓他們的名字流傳到千年萬載。
我們現在的歌聲卻那么微茫!
哪里有古代傳說中歌者,
唱完以后,她的歌聲的余音
還在梁間繚繞,三日不絕?
七
呵,在我祖國的北方原野上,
我愛那些藏在樹林里的小村莊,
收獲季節的手車的輪子的轉動聲,
農民家里的風箱的低聲歌唱!
我也愛和樹林一樣密的工廠,
紅色的鋼鐵像水一樣疾奔,
從那震耳欲聾的馬達的轟鳴里
我聽見了我的祖國的前進!
八
我祖國的疆域是多么廣大:
北京飛著雪,廣州還開著紅花。
我愿意走遍全國,不管我的頭
將要枕著哪一塊土地睡下。
“那么你為什么這樣沉默?
難道為了我們年輕的共和國,
你不應該像鳥一樣飛翔,歌唱,
一直到完全唱出你胸脯里的血?”
九
我的翅膀是這樣沉重,
像是塵土,又像有什么悲慟,
壓得我只能在地上行走,
我也努力飛騰上天空。
你閃著柔和的光輝的眼睛
望著我,說著無盡的話,
又像是殷切地從我期待著什么——
請接受吧,這就是我的回答
【賞析】 當新中國成立的時候,何其芳曾寫過一首著名的頌歌《我們偉大的節日》,贏得了人們的好評。但此后詩人卻沉默了,爾后,熱心的讀者紛紛寫信催促,對詩人寄寓熱切的期望。對此,詩人又高興又驚恐,他醞釀良久,終于在1954年寫了這首新詩,作為對人們的回答。
在詩中,詩人坦誠地打開心靈的窗口,一任思想的云“紛亂地飄來”。他請求人們的理解,不要過于性急,允許詩人在自己的河流中勇敢地航行;他回顧人生,感到人生易老,壯志未酬;他放眼祖國,為新的時代而驕傲,對美好的未來充滿希望。在詩人的回答中,真實地表現了他對生活的種種追求、困惑和希望。希望來自一個革命戰士對共產主義事業的堅定信念,困惑則來自現實與理想之間的矛盾。詩人出自強烈的責任感,他渴望用詩歌去表現偉大的時代,寫出史詩般的“不朽詩篇”,但又深為自己缺乏與之匹配的豪邁氣度與恢宏想象力而不安,他希望調整一下自己以適應新的要求,“在自己的河流中勇敢地航行”,在現實與理想之中搭起一座橋梁,為此,詩人有一種困惑感和壓抑感,他感覺到“翅膀的沉重”。但是,詩人的心是廣闊、柔和的,他仍要“飛翔”,歌唱,一直到“完全唱出胸脯里的血”——“努力飛騰上天空”。這首詩最感人的地方就在于:詩人真實地抒發了自己對生活的感受,不回避,不掩飾,也毫不做作,寫出了一個“真我”來。也許這“我”不算完美高大,但他是心靈的活的雕塑,使人感到親切,感到真實。
在詩中,詩人有時直抒胸臆,熱情地歌唱祖國和時代,有時通過比喻、聯想,把幽微的思索和一縱即逝的心靈顫動凝定在閃光的意象中,讓人們從“奇異的風”中感受到熱烈的期望;從滿地落葉中見到流逝的歲月,從沉重的翅膀上看到事業的艱辛;從鳥兒的飛騰中體會到堅韌的力量。這些意象運用得很巧妙,大大增加了詩歌的藝術力量。
這首詩的形式體現了何其芳對現代詩格律的追求。全詩分九段,每段一節。各節的行數相等,每行音節的頓數基本相同,句末多用雙音詞剎尾這首詩的音韻也有一定的規律:每四行一換韻,前半節的第一、二、四行押一韻,后半節的第六、八節另換一韻。由于這首詩循著一定的格律寫來,讀起來音調鏗鏘,節奏鮮明,形成了一種回環往復的抒情氛圍,再加上詩歌內在感情抑揚起伏,氣韻流動,更增添了一唱三嘆的詠嘆效果。
上一篇:《哭亡女蘇菲》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圓圓曲》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