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 夜
劉方平①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②。
今夜偏知春氣暖③,蟲聲新透綠窗紗④。【注釋】
①劉方平(生卒年不詳),河南洛陽人。天寶前期曾應進士試,又欲從軍,均未如意,從此隱居潁水、汝河之濱,終生未仕。善畫山水,工詩。尤擅絕句,其詩多寫閨情、鄉思,詩風清新自然,常能以看似淡淡的幾筆鋪陳勾勒出情深意切的場景。其《月夜》、《春怨》、《新春》、《秋夜泛舟》等都是歷來為人傳誦的名作。
②闌干:橫斜貌。
③春氣:春季的陽和之氣?!?a href="http://m.tenkaichikennel.net/cidian/zhuangzi/"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莊子·庚桑楚》:“夫春氣發而百草生,正得秋而萬寶成。”
④窗紗:糊在窗上的紗。
【詩本事】
劉方平是盛唐時期一位不很出名的詩人,存詩不多,但這首小詩卻寫得清麗、細膩、新穎、雋永,是其代表作。
【賞評】
月是中國古典詩詞中常見的意象。尤其在唐詩中,或以跨越空間的隔絕性賦予月以邊塞的意味;或以月之永恒感受個體生命的有限性與自然宇宙的無限性在時間之流中所構成的張力;或以月亮的陰柔之美來象征女子,從而賦予月亮一種情愛的意味。而這位盛唐時期不很出名的詩人卻獨出新意,另辟蹊徑,以略帶寒意的初春之夜的月亮為描寫對象,讓人在朗月斜照的靜謐夜晚中不僅感受到時間的流逝、季節的更替,更感受到生命的萌動及其帶來的歡樂欣喜之情,從而在“更深月色”、“蟲聲新透”中體悟出生活的哲理。夜深人靜,朗月斜照,遍地銀輝,庭院之中屋宇、樹木的影子在皓月西沉中漸漸拉長,夜空中的北斗和南斗也都漸漸橫斜了。初春蟲兒的鳴叫聲就在這夜色闌珊、萬籟俱靜之際透過紗窗傳了進來,原來是那些蟲兒早早就感受到夜氣中春天的氣息,所以在這春寒料峭的深夜中開始試鳴新聲了。寒春之夜偶爾傳來的蟲聲不僅是萬物的復蘇,更是生命的萌動,詩人從中體味到了生命萌動的歡樂。
上一篇:《暮春歸故山草堂》禪思哲理詩賞析
下一篇:《望岳》禪思哲理詩賞析